UC头条:沈华: 古代玉器的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

(接上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主要延续了汉玉风格,同时又有北方民族艺术风格的融入。

这个内容在我以前的各个时期的玉器特点中,都有过非常详细的介绍,我们今天在这里就做一个简单的总结,让大家记住几个主要的点,这样在以后面对一件玉器时,脑海中突然涌现出来的纹饰就能让你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介绍完了我们回归正题。

点击加载图片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上面带有蒲纹、谷纹的作品几乎看不到,这个时期玉器的装饰往往以神异动物、云水和素面为多。

到了隋唐以后,玉器的风格再次出现很大的变化,古代以珩、璜、瑀、琚、冲牙、韘、觿为主的佩玉体系已不再流行,仅偶见于朝廷的礼制用玉之中。

玉器的造型和装饰花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图案中减少了程式化和神秘色彩,而以形象生动的人物、动物、花鸟为装饰。

器物的造型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器物的品种结构、装饰风格、使用方式与南北朝以前的玉器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点击加载图片

一、品种的多样化

明人高濂著《遵生八笺》谈玉器时曰:“自唐宋以下所制不一,如笛管、凤钗、乳络、龟、鱼、帐坠、哇哇、树石、炉顶、帽顶、提携、袋挂、压口方圆、细花带板、灯板、人物神象,炉、瓶、钩、钮,文具、器皿、杖头、杯、盂、扇坠、梳背、玉冠珥、绦环、猿、马、牛、羊、犬、猫、花朵,种种玩物。”

从这段记载的文字我们应该明白,唐宋时期,玉器的品种已走下神坛,也被皇宫贵族们作为赠送或者交换的重要器具,开始被文人士大夫争相佩戴,由此将玉器推广到了一个与皇权和垄断完全背离的景象,开始涉入民间,由于民间的佩玉功能多是用于辟邪和装饰,所以玉器的题材也变得多样化起来,涉及生活诸多领域,从中也表现出唐以后玉器发展情况。

另外,唐、宋以后玉器皿的发展非常显著,宋、明、清,不同形式的执壶、酒杯、托盘大量出现,成为茶具、酒具、餐具中的重要门类。

点击加载图片

二、花纹与装饰图案的美感追求

器物上的花纹与装饰图案以表现人们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同时也表现与人们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景色,这与南北朝以前玉器图案所表现的神秘世界不同。

玉器也彻底的脱下神秘和庄严的外衣,开始走入俗套,进入到市井百姓的生活之中,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西域文化和商贸的交流,通过丝绸之路的易货贸易,更多的原材料得以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内陆,为玉器的制造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在唐宋时期的文化交流中,我们是处于山峦正中,受到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和群体的朝拜和追捧,这样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很多带有明显西方文化特色的造型和设计也逐步被吸收和创作出来。

其中,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受到了使用者与制造者的高度重视,日渐流行,成为玉器图案、造型的重要方式。

点击加载图片

三、仿古玉的大量制造

我们以前也介绍过,仿制古玉和青铜器自古有之,特别是玉器的仿制,成为当时收藏盛行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仿古玉的大量制造出现于宋代,通过目前的考古挖掘,我们知道宋代墓葬中有仿古玉出土,而且在宋代出版的玉器收藏图录中收录的作品也有当时仿古、拟古作品。

虽然宋代的仿古玉器留存到现在也是价值不菲,但是玉器的鉴别和诊断就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还原真相才是我们每一位收藏爱好者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

到了明、清两代,作坊开始制造的仿古玉器数量很大,文献称明代吴中仿制“汉宋螭玦钩环”。可见仿古不仅由来已久,而且已经初见规模。

这一时期的仿古玉器多数为战国、汉代风格的玉佩饰和仿古风格的玉器皿,也有一定数量的仿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玉器。

有很多作品工匠还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玉器制造的与图录非常相似,以至于后代人往往误认其为古玉。

例如下图中的这件存放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陆子冈仿制的汉代玉器,如果不是在底部留有子冈的款式,完全也可以做到以假当真的效果。

点击加载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