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诬陷非礼,徐铉莫须有罪

闲来翻阅《宋史》,在文苑三部分看到一件非常好笑的事。

淳化二年(991年), 庐州(安徽合肥)一个尼姑叫道安,她控告时任宋太宗赵炅(赵匡义)的散骑常侍(相当于国家主席的一秘?)徐铉,说徐铉勾引她到家里并猥亵了她。

审理这个案子的官员叫王禹偁,王禹偁是北宋名臣,时任知制诰、兼判大理寺事(最高检察长),这么件案子本来到不了这么高规格,无奈这个尼姑在开封敲的是登闻鼓,且已经是再次告状,接状子的该是皇帝。

这样的案子明显就是诬告,因为,当年的徐铉已经76岁高龄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一个高官还能跟一个30多岁的尼姑勾搭成奸,这样的案子谁都不信,可偏偏皇帝赵匡义相信了,王禹偁被解去左司谏、知制诰等要职,贬为商州团练副使,那个尼姑无罪。

因为尼姑诬告徐铉的内容史上没说,野史两种说法,一种是,尼姑说徐铉虽然办不动她,但是把她带到卧室后,要求她脱去衣服;另一种说法是,尼姑诬告徐铉与自己的侄女通奸。不管是哪种吧,赵匡义将徐铉的罪名给坐实了,徐铉被贬为邠州行军司马(陕西彬州)。

到邠州之后的徐铉,由于不适应苦寒的环境,加上不穿毛褐(毛衣秋裤,或者毛衣棉裤),最后得了风寒,八月二十六日一早,徐铉穿戴整齐(方冠带),让人拿来纸笔交代后事,他写下了“道者,天地之母。”,写完后就死了,享年76岁。

一代名臣,被尼姑诬陷,带着污名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郁郁而终,怎么分析,这件案子都是阴谋。阴谋的主要制造者是当朝皇帝,尼姑为什么诬告徐铉,现在分析不清楚了,可赵匡义要置徐铉于死地,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通过查阅《宋史》,徐铉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们祖籍是浙江绍兴(这是出名人的地方),后来居住在江苏扬州,他是南唐的臣子。徐铉从十岁开始就表现出卓越的天赋和才能。

在南唐,他和兄弟徐锴在文坛上有名望,被人合称为“二徐”,他与那个喜好声色犬马的韩熙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主角)在文坛上并称为“韩徐”,由此可见,徐铉在当时的南唐真的是非常有名的人物。

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出使大宋,谋求和平。李煜派徐铉去,那是因为徐铉有苏秦、张仪的辩才。徐铉的辩才确实了得,辩得赵匡胤哑口无言,以至于,赵匡胤拔剑而起,不得不说出那著名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最终南唐还是被大宋灭了,徐铉跟着李煜投靠了赵匡胤,赵匡胤非常欣赏他的学问,在大宋朝,徐铉做了不少学问,他先是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人一起校注《说文解字》,这个校注本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流行于世的称为“大徐本”,此外,他还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

徐铉在书法上的成就也挺高的,精通李斯的小篆和隶书,后世大文豪欧阳修曾夸奖过徐铉的书法水平,徐铉的行书作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珍藏。徐铉主要还是文章好,他的文章继承了唐朝的骈俪的风格,李煜的墓志就出自于徐铉之手。后世有人评价徐铉兄弟的文章,说他们胜过“二陆兄弟”(陆机、陆云)

《宋史》评价徐铉为“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

历史是给人盖棺定论的,既然徐铉简淡寡欲,那么他以70多岁的高龄去搞男女之事,理所当然是不可能的。可这个可恶的尼姑为什么要诬陷他呢?

想到欧阳修的“爬灰”,对于一个道德君子的打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给他的私德泼脏水。以徐铉的身份和地位,让他贪污腐败估计可能性也不大,说他犯上忤逆,估计他也不敢,唯一可以攻击他的就是作风不检点了。

尽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诬告,可赵匡义为什么会相信她?首先,不知道这个尼姑是否受人唆使,再者一个尼姑敢击登闻鼓,且公检法都一致认为徐铉无罪,这对于皇帝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事,他惧怕官员结党营私,这也是他一下子将参与人员全部贬官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种说法是,徐铉冬天都不穿毛衣棉裤,那是因为,当时流行穿胡服保暖,徐铉看不惯,为了维护自己的原则,他冬天的时候都忍者寒冷,拒绝穿毛褐。这个原则估计让皇帝等一些显贵都受不了。

不敢哪种原因吧,徐铉耿直的性格、敢于说实话的做派,一定让赵匡义恨之入骨,由此,必须将徐铉置于死地而后快。在那个家天下的时代,皇帝整一个人,不就像玩过家家一般。

冯梦龙的《智慧全书》里有这么个故事,说的是徐铉第三次找赵匡胤谈判,不让大宋对南唐出兵,听说来人是徐铉,赵匡胤自己不敢面对了,于是就征集敢于去与徐铉对质的官员,没想到,朝廷里竟然没有人敢领这个任务。

赵匡胤心生一计,他让人找来官员名录,他从中找了一个不识字且比较愚钝的官员去会徐铉,徐铉见到大宋的官员,立即展开了他口若悬河的本领,慷慨陈词一番之后,徐铉也奇怪了,这个官员过了半天才“嗯嗯”两声,算是应答了徐铉。徐铉知道自己失算了,南唐真保不住了。

不知道被贬到邠州的徐铉,是否认识到自己非常危险了呢。也许意识到了,所以,最后,他走得那么从容。

“道者,天地之母。”这是徐铉以生命捍卫的正义,历史记录下来了。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0)

相关推荐

  • 宋朝皇帝为什么见佛像不拜?有人太会拍马屁,与赵匡胤关系极大

    宋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经济十分发达的年代,而这一切或许是因为历代宋朝皇帝都不是好战之人.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生,常常御驾亲征,然而他却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 ...

  •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到底在哪里?

    常回家看看 摘要: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祖籍问题,由于不象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那样重要和引人注意,所以在史学研究中被长期忽略了,大多采取了盲目.轻率地因袭古代文献的一些笼统说法(涿郡),又由因袭而附会(涿州 ...

  • 会武术的赵匡胤是死于暗杀,还是早有“暗疾”?

    "吾于开创之君,独以唐太宗.宋太祖为不可及焉.二君者,皆以不世之才,平一天下,而以仁爱之心.宽平之政保养百姓,治功灿然,昭于千古.然家门之政,兄弟之友,则唐弗及也--其成功致治之盛,几乎唐太 ...

  •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与赵德芳结局如何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第二天清晨,赵匡胤离奇暴毙,享年五十岁,民间有"烛影斧声"之说.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赵光义为 ...

  • 明朝奇案:尼姑身陷命案,反遭证人诬陷,知县将计就计,擒获真凶

    [一] 明朝正统年间,苏州盘门内的泮环巷只有数十户居民,虽然地处偏僻,却有两个尼姑庵,名为如意庵.凤池庵,两庵山门并列,内有小门互通往来. 如意庵的尼姑法名妙真,年轻貌美,说是尼姑,却没有取得度牒,因 ...

  • 岳飞因莫须有之罪被害,死后他的妻儿竟受如此待遇,小人真可怕!

    岳飞因莫须有之罪被害,死后他的妻儿竟受如此待遇,小人真可怕! 文 | 史哥哥 精忠报国的岳飞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丢了命,可是她的妻儿最后怎么样了呢?很多人觉得肯定也被一刀给砍了吧,其实不然,据< ...

  • 读通鉴(368)檀道济的莫须有大罪

    读通鉴(368)檀道济的莫须有之罪 1.黄龙府的由来 十二年(乙亥.435) 春,正月,己未朔,有日食. 辛酉,宋国大赦. 辛未,宋国皇上祀南郊. 燕王数次为魏军所攻,遣使到建康称臣奉贡.癸酉,下诏封 ...

  • 诬陷死人,罪不可恕。

    梧州邝某得知债务人去世,持借款协议,银行转账明显等证据将死者继承人妻子和儿子起诉,要求偿还借款50万元,一审法院判决邝某胜诉,被告不服提起上诉,经二审法院查明,50万元银行明细实际为"走账& ...

  • 尼姑状告和尚非礼,朱元璋闻了一下尼姑,冷笑道:将她凌迟处死

    历史上的朱元璋性格复杂.手段狠辣,他从一介布衣一跃成为大明天子,堪称奇迹,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帝.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但是由于多年来的战乱,大明天下满目苍夷,百姓也亟待休养 ...

  • 【张明楷100个刑法案例(87)】一公务员隐瞒身份诬陷前妻该当何罪

    100个离奇案件 系法考名师 改编自张明楷的著作 该如何定性 答案可能意想不到 在市政府工作的老王离婚后,一直对前妻小爽怀恨在心.一天,老王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诬陷小爽有盗窃的犯罪事实,并亲自前往公安 ...

  • 【张明楷100个刑法案例(88)】谎称公务员诬陷前妻该当何罪

    100个离奇案件 系法考名师 改编自张明楷的著作 该如何定性 答案可能意想不到 个体户老王离婚时与妻子小爽闹得不可开交,离婚后老王依然对小爽心怀不满.某日,老王谎称自己是政府工作人员,诬陷小爽有盗窃公 ...

  •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持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其神圣不可侵犯,已为宪法所肯同,理应由其子法贯彻.过失致人死亡罪剥夺了他人的生命,侵犯了生命权,应受刑法惩罚.那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呢? ...

  • 2021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

    现在的社会人都很心浮气躁,一有冲突就想灭了对方,这就是故意杀人,那要是不小心导致人死亡呢,就属于过失致人死亡.那么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量刑? 律师解答: 过失致人死亡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