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气虚血热毒盛三法治例
相关推荐
-
麻木。麻:用补中益气汤加当归木香香附青皮川芎少加桂枝引经。木:用四物汤并二陈汤加桃仁红花二方俱用竹沥姜汁白芥子以行经至胁肋,达痰之所在也。竹沥枳术丸、搜风顺气丸皆可选用。加减补中益气汤。人参益气汤。开
麻木 脉 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关后得之,麻在下也. 脉浮而缓,属湿,为麻痹:脉紧而浮,属寒,为痛痹:脉涩而芤,属死血,为木,不知痛痒. 证 丹溪曰∶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 治 十指麻 ...
-
《张氏医通》伊芳尹三黄汤(仓公名火齐汤。金匮名泻心汤)
治三焦实热.烦躁便秘. 黄连(酒煮.) 黄芩(酒炒.) 大黄(酒浸.等分.) 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麻沸汤者.白水空煎鼎沸如麻也.古方惟降火药用之. 三黄丸 治诸实热不解. 三黄汤为末 ...
-
三伏贴起源于325年前,由清代医家张璐创制,记载于《张氏医通》
三伏贴起源于325年前,由清代医家张璐创制,记载于《张氏医通》
-
书名:张氏医通,朝代:清·康熙三十四年。作者:张璐
<张氏医通> 书名:张氏医通 朝代:清·康熙三十四年 作者:张璐 时间:公元1695年 [卷二 诸伤门] 湿(湿热) 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阳受风气.阴受 ...
-
《张氏医通》溲血
经云.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可知溺血之由.无不本诸热者.多欲之人.肾阴亏损.下焦结热.血随溺出.脉必洪数无力.治当壮水以制阳光.六味加生牛膝.溺血不止.牛膝一味煎膏.不时服之.有气虚不能摄血者.玉屑 ...
-
《张氏医通》蓄血
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节.皆能使血瘀滞不行也.衄者.血蓄上焦.犀角地黄汤.心下手不可近者.血蓄中焦.桃核承气汤.脐腹下肿大便黑者.血蓄下焦也.抵当汤丸.下瘀血汤.及代抵当汤.随轻重选用.三焦蓄血.俱见左 ...
-
《张氏医通》魏桂岩逆顺险三法论
夫痘分逆顺险法.古无有也.愚妄立之.何则.顺者吉之象.逆者凶之象.险者悔吝之象.治痘而执此三法.以观形色. 验吉凶.将无施而不当也.盖痘发热三日.放标三日.起长二日.灌浆三日.收靥三日.始于见形.终于 ...
-
《张氏医通》毒盛变虚论
毒盛壅遏.固宜升提发散.而佐以清凉.使热毒得平而止.若发散太过.必致肌表空虚.元气耗散.内灌清浆.或虚肿空壳.或痒塌外剥.或溃烂不收.百变皆至.而内气亦不能自守.略伤饮食.则成泄泻.泄泻不止.遂变虚寒 ...
-
《张氏医通》卷十三 \ 专方
诸家类集方药.皆随论次第.是编逐门但隶专方.其藉古方加减各门可以通用者.仿佛祖剂之义.另自为卷于后.
-
《张氏医通》诸见血门
柏叶汤(金匮) 治吐血不止. 柏叶(炒.三钱) 干姜(炮.一钱) 艾(一撮.一本.作阿胶三钱) 上三味.水煎.入马通汁一杯.合煮取一盏.分温再服.(如无马通.以童便代之) 血逆不止.当责之于火旺.故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