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雨:藏不尽多少悲和喜——瓶儿憨(读《金瓶》说女人之五)
相关推荐
-
玉蒲团跟金瓶梅根本就是两回事,西门庆也清楚如何维持长久的享乐
今天被朋友问了两千八百次,"鬼鬼祟祟地躲人,你到底在看什么书?" 躲无可躲的我只好回答:"<金瓶梅>."然后看着他们用着"很懂" ...
-
李瓶儿是否人格分裂?为什么嫁给西门庆之前和之后差别那么大?
李瓶儿是<金瓶梅>中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作者兰陵笑笑生花了浓墨重彩塑造的一个角色.从<金瓶梅>书名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命名可知李瓶儿在整部书中的分量和地位. 李瓶儿因为出 ...
-
西门庆是一个无感情的淫徒恶棍,为什么看戏时想起李瓶儿会哭泣?
<金瓶梅>表现的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受到新兴的商业文明浸润之后所表露出来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或者说它反映了十六世纪时东方大帝国的基层小县城中那种欣欣向荣的市民们的精神状态 ...
-
睡服一个女人的收益
潜意识里,大家都认为<金瓶梅>是一本大大的黄书.这是天大的误解,不过,我今天还是来想说说这书的黄. 一 大家以为李瓶儿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大善人.真是如此?恐怕不是. 嫁给西门庆前,李瓶儿不但 ...
-
小官哥夭折的罪魁祸首,恰恰是其父母西门庆和李瓶儿二人本身
上一篇我们说到西门庆儿子西门官哥的夭折,预示着西门府的衰败开始. 表面上,小官哥是被猫吓死的,潘金莲似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西门府的妻妾争宠,最终获胜方潘金莲,因为自从李瓶儿生下这个儿子,西门庆对其宠爱 ...
-
《金瓶梅》:六房妻妾,西门庆为何独宠潘金莲和李瓶儿?
拜施耐庵所赐,我们都知道西门庆和潘金莲是该千刀万剐的奸夫淫妇,被武松用正义之剑给杀死了. 可是,在兰陵笑笑生的笔下,武松杀错了人,自己因此被逼上了梁山,西门庆和潘金莲却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 潘金 ...
-
李瓶儿是一个怎样的人 她的前后变化为何如此之大
<金瓶梅>中,李瓶儿这个角色能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李瓶儿一生经历坎坷,她的性格变化是最大的,面对不同的人,李瓶儿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凶狠, ...
-
曾庆雨:遇危林鸟各自飞——如意离(读金瓶说女人之二十七)
西门庆"瞒着月娘,背地银钱.衣服.首饰,甚么不与他."很显然,西门庆借的是如意的身体,重温的是与李瓶儿的曾经.西门庆不仅想要延续李瓶儿及六房的空间环境,他也想要把自己曾经在李瓶儿房 ...
-
曾庆雨:乌篷逢雨露有甘——如意寄(读金瓶说女人之二十五)
如意儿,她是<金瓶梅>中描写到的一个奶妈,也是偌大的西门府里唯一的一个奶妈. 如意原名章四儿,因丈夫从军(实是被拉夫)走了,她的孩子出生还不到一月又死了,这个无依无靠的章四儿,生活没了着落 ...
-
曾庆雨:穷通苦乐皆有定——雪娥昧(读金瓶说女人之十七)
在一个妻妾成群的大家庭里,女人的幸福是一种不可掌控的运气,运来是幸,运走是悲.而这运气来来去去的决定因素竟是无迹可寻,无规可遵,无矩可守的. 列夫·托尔斯泰画像 这份流动的幸运即便是在一个貌似幸福的大 ...
-
曾庆雨:一场欢喜忽悲辛——月娘寂(读金瓶说女人之十三)
西门庆死了,吴月娘的儿子孝哥出世了.生者,得不到新生的吉祥祝福和喜庆欢乐:死者,带来的震荡不安和悲伤,使这个家犹如大厦即倾. 西门庆的速死,让西门府里连个棺木来不及备下,西门庆的丧事办得不伦不类,而身 ...
-
曾庆雨:看尽扶桑杳无痕——惠莲忏(读《金瓶》说女人之二十二)
这整件事情都是潘金莲所一手策划.潘金莲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主使,西门庆不过是台前出演的角色而已.可怜宋惠莲并不知道这些,她只知道西门庆对她是一次又一次的欺骗,这不仅伤害了来旺,更是大大伤害了宋惠莲的自尊心 ...
-
曾庆雨:游荡无根浮萍心——慧莲性(读《金瓶》说女人之二十)
宋惠莲是西门府中一个俏丽的佣人小媳妇.她原名金莲,为避免与潘金莲重名,吴月娘便将她改名叫了惠莲. 老庄绘宋惠莲 这两个曾有着同名金莲的女人,也被赋予了很多的相似之处: 宋惠莲也有出众的容貌," ...
-
曾庆雨:命由天定,运是人为——春梅傲(读《金瓶》说女人之八)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来自<红楼梦>中写晴雯小丫头的判词,而在晴雯之前的文学人物形象谱里,已经有这样的一个人物出现了,这就是<金瓶梅>里的"梅&q ...
-
曾庆雨:长路漫漫,一身骄傲——金莲误(读《金瓶》说女人之二)
是谁使潘金莲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是谁造成了潘金莲的悲剧人生?有人认为,就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武松.也有人认为,潘金莲本性淫荡轻狂,心肠狠毒,自己作孽,与人何干?更不能把英雄武松与她拉扯一 ...
-
曾庆雨:滚滚红尘中的隐约传说——金莲痴(读《金瓶》说女人之一)
潘金莲,堪称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最具个性.最艳丽.最淫荡.也最悲哀的一个女性形象. 潘金莲,亦是中国古今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段,不同意识形态中具有知名度最高.争议最多.最为复杂.也最具符号性的一个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