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际的狂怒——收复西藏

(0)

相关推荐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五)

    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五) 赵尔丰在川边的改革赢得了清中央的赏识.力图全面整顿藏政的清中央很自然地想到主政川边的赵尔丰为派往西藏的人选.1908年二月,赵尔丰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西藏地方政府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二十四)

    24 筹划西康建省 "改西康为行省,以杜外人窥伺."是赵尔丰"平康三策"中最重要的举措.在他经过六年多的苦心经营,已在川边"拓地三千余里,凡政治.经济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九)

    印茶入藏,直接影响了四川边茶的销售.嘉庆年间,行打箭炉的边引十万零四千四百余张:到光绪十九年后,减至八万张,即从年销一千二百多万斤,减到九百多万斤. 赵尔丰是清末经营川边的得力干员.光绪三十一年(公元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

     30                    3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分别有<赵尔丰川边奏牍>(吴丰培辑,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四川省民族研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十九)

             19 二.收回喇嘛治权设流官      收改春科.高日地方  春科.高日在德格土司疆域之内,是分别只有百来户.百多户百姓的两个小部落,原为两个土司管辖.因春科土司绝嗣,先由土司妻子的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十五)

             15 改孔撒.麻书土司 这两家土司是姻亲.麻书土司早为下属头人所杀,其妻又无生育,已绝嗣:孔撒土司无子有一女名央机,招一德格的头人上门,生了两个儿子.这女人又与下属一头人私通,她丈夫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四)

    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四) 西藏平定后,主持四川方面军事的各大员认识到里塘.巴塘在经营西藏事物中的重要性,该地区正值由四川向西藏进行粮秣供应的冲途,有必要由四川方面对其进行节制.加之在战争过程中曾有将该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三)

    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三) 附录:背景资料 赵尔丰 赵尔豊(1845年-1911年)字季和,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清汉军正蓝旗人.以山西知县累保道员,权永宁道,调建昌,旋充川滇边务大臣,改驻藏臣.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六)

    瞻对问题就这样拖了下来,直到赵尔丰从边务大臣调署川督时才算解决.傅嵩炑在<西康建省记>中是这样说的:"光绪三十四年冬,边务大臣赵尔丰由川出关赴德格,沿途土司.百姓纷纷呈诉,谓瞻对 ...

  • 辛亥革命中唯一被杀的清朝总督,曾率军收复西藏,功绩堪比左宗棠

    文/格瓦拉同志 与以往改朝换代往往会带来大规模的流血战争不同,辛亥革命以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终结清朝的统治,期间并未发生伤亡惨重的内战.不仅如此,清朝的官员在革命期间及民国建立后,大都能以体面的方式谢幕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一)

      1 赵尔丰与西炉更名 打箭炉改称康定,折射出康巴的历史变迁. 治史方家,都称打箭炉改称康定,是在清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这是沿于清末川督赵尔巽和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两位封疆大吏,在光绪三十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二十)

    20 三.逐藏(官)设流(官) 由於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西藏地方当局将手伸到了康区的一些地方.在没有外人图我藏地的时候,这也算不了什么大问题,因为这毕竟只是中华大家庭中兄弟间的事,还到不了危及国家安危的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十三)

    13 巴乱平定,又克乡城,边吏之宿耻终雪.七月初三(8月22日) 赵尔丰就奉旨做了川滇边务大臣,八月初九(9月26日)他便向锡良申报了巴塘.理塘改流设官情形.接着川督锡良安排道员赵渊出关暂为镇慑,八月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九)

                                          9 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初九(1905年6月11日),时年已五十八岁的赵尔丰率部从雅州出发,直至宣统三年六月二十二(1911年7 ...

  • 藏人丁真为何是四川人?川藏咽喉理塘的三百年归属史

    藏人小伙丁真一夜走红后,很多人感到奇怪,丁真居然不是西藏人,而是四川人.其后,家在甘孜州理塘县的丁真特别强调了其四川身份,并开始为家乡代言.据说,理塘的旅游市场因之而迅速火爆. 来源:丁真微博 西藏之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二十三)

         23 波密"归汉" 波密界于康藏之间,与白马岗毗连.波密人自称他们的先祖为汉人,是从前流落在此的进藏汉兵与当地妇女婚配后生下的子子孙孙,并自成一部落.光绪三十四年(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