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长子刘荣,为什么被废?

汉景帝长子刘荣,是景帝庶出长子,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为皇太子,年少被立储君,按理说应当是离皇位最近的人,只要安心等待景帝驾崩,自己即可顺利即位,但天有不测风云,一系列的政治变故和错误选择,使他从太子变为临江王,又从临江王沦为阶下囚,最后在狱中自尽身亡。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继位,景帝虽然宠爱栗姬,但皇后的骤废骤立与朝政来说,也是甚为不妥,所以景帝暂且搁置了立皇后这件事。这样必然会引起栗姬的忿忿不平。而此时长公主欲与栗姬联姻,好让自己的女儿成为未来的皇后,但却因"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得贵幸,栗姬日怨,谢长公主,不许"得罪了长公主,正是栗姬的这一次拒绝,成为了刘荣被废的导火线。

后来长公主与王美人联姻便使刘荣的太子之位变得岌岌可危。刘荣的被废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栗姬善妒,不把他人放在眼里。

栗姬在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认为自己成为皇后只是时间问题,从而嚣张跋扈不知收敛,先是因为联姻之事得罪了长公主,再是因为自己的性格见罪于景帝,《汉书》记载"景帝尝属诸姬子,曰:'吾百岁后,亲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心衔而未发也"。

正是因为栗姬的嫉妒、自私,开始让景帝对立刘荣为太子的正确与否产生了怀疑。

景帝怕自己百年之后,刘荣继位子少母壮,出现当年吕后专权的后果。当年高祖皇帝驾崩后,吕后弄权,先是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再使用各种手段幽杀高帝诸子,并且惠帝驾崩后,利用身份不明的婴儿把持朝政数年,立吕氏家族为王,违背了"非刘氏不得为王,为有功不得为侯"的约定。

这让景帝开始对废太子一事动心,王夫人更是推波助澜"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文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这样终于惹恼了景帝,使景帝最终做出了废太子的决定。

综上来看,刘荣本身并没有错,《史记》、《汉书》未有一字提到刘荣的是非对错,刘荣被废太子之位,本质上就是其母亲的善妒引起的悲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