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古方之 崔氏温白丸

(0)

相关推荐

  • 治痰饮方——理饮汤

    治因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 ...

  • 《证治准绳·杂病》噫气

    <内经>所谓噫,即今所谓嗳气也.宣明五气论,以心为噫.痹论,以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至真大要论,以太阳司天,少阴之复,皆为哕噫.四时刺逆从论,刺中心一日死,其动 ...

  • 小柴胡汤的病机分析

    综观伤寒论全文,小柴胡汤最早出现于第37条,而真正详细说明小柴胡汤症状的是第96条,紧接着的第97条则介绍了小柴胡汤的病机.而在介绍小柴胡汤之前,在第95条张仲景先介绍了桂枝汤证. 第95条:太阳病, ...

  • 《石室秘录》笔记之十小治法

    论治气不顺.论治上焦之痰.论中风不语 声明:这是我个人的读书笔记,不能作为临床治病用药依据.患病请去正规医院找职业医生诊治. 小治者,小剂量治病之法也.此多为上焦之病,用药宜轻.若用大剂,则药力直逼下 ...

  • 温白丸的流传·《敦煌》内药方

    温白丸的流传·<敦煌>内药方 同仁吴博发现,敦煌医书中,有一首与温白丸高度接近的药方.收录在<敦煌古医书考释·不知名药方第六种>,名为"内药方",原文如下( ...

  • 南州刺史阴铿上献皇帝之方:温白丸

    南州刺史阴铿上献皇帝之方:温白丸 晋唐方书与药方,少有记载医案以证实药效者.但在<医心方>却记载有一首药方,是陈国著名诗人阴铿从一位名是杜胜的道士,获得的药方.此药方阴铿给自己妻子.下属. ...

  • 崔氏八味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5)---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11.5崔氏八味丸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这个崔氏八味丸,这个药本来是在仲景书里头,可能这个方子最原始的是崔氏的家传的方子,所以叫崔氏八味丸.这个方子呢,大概也在<近效方>里 ...

  • 肾气丸是补肾阳方吗?与“崔氏八味丸”是什么关系?

    肾气丸(<金匮要略>)方中补阴药10倍于补阳药,但近年方书多谓本方温补肾阳,而用治肾阳不足之证.其理论依据即张景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说.本方补阳药用量甚微 ...

  • 大长今漫谈 吴兼护白嫖立奇功 徐氏与崔氏从龙改变命运

    诸位看官,大长今中的中宗反正,这一历史事件,小子已经讲过两回了. 今天作一个完结篇. 中宗反正这一历史事件,在<大长今>这部电视剧中,篇幅并不是特别多. 只是在第三集中一笔带过,但是这一历 ...

  • 肾气丸与崔氏八味丸是什么关系?能补肾阳吗?【一点资讯】

    肾气丸(<金匮要略>)方中补阴药10倍于补阳药,但近年方书多谓本方温补肾阳,而用治肾阳不足之证.其理论依据即张景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说.本方补阳药用量甚微 ...

  • 电白崔氏

    电白百家姓-- 电白崔氏 据<姓纂>载,齐丁公嫡嗣季子让国于叔乙,居崔邑,子孙逐以崔为姓.崔姓入电白也始于宋.宋朝咸淳年间(1265-1274),福建福州府闽县人崔本厚任廉州灵山县(今广西 ...

  • 肾气丸(崔氏八味丸)

    一.条文字眼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二.组成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 茯 ...

  • 《张氏医通》崔氏八味丸(金匮作汤。名生料八味丸)

    治肾脏真阳不足.火不归原.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肉 干山药(微焙.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去皮) 白泽泻(去毛.各三两) 附子(童便浸煮.去皮脐.切) 肉桂(去粗皮.勿见火.各一两) 上八味.为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