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一张“看家护院”的方子!解决多汗、畏风,请你体会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给你聊一张,中医里头用于“看家护院”的方子。

这就是桂枝汤。一张怎么写都写不完,怎么说都说不尽的千古名方。

他是怎么看家护院的呢?

来,我给你说个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医案记载姓金,是一个干部。

这个人,别看正值壮年,但是身体素来不太强健,有一点虚弱。

最近这五天,他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忽然就爱出汗,哪怕是不怎么运动,也会出汗,自汗淋漓,同时还有一些怕风。风一吹,别人觉得没啥,他觉得受不了。

另外,他这几天还食欲不振。

这是怎么回事啊?为啥这个汗想止也止不住?

经过别人的建议,他决定看中医。

刻诊,见这个人脉象浮弱无力,舌苔薄白。

当时,医家书方一首,见:

桂枝9克,白芍12克,炙甘草4.5克,生姜9克,红枣6枚。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连服3剂,汗出恶风之感完全消失。

这张医案,短小精悍,十分典型。它出自王琦等杏林大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编著的一本集子,叫做《经方应用》。这本集子,目前已经绝版了。

我说说这里是怎么回事。

方才我说了,我此篇文字要讲的桂枝汤,是中医里头用于“看家护院”的方子。桂枝汤的组成,就是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医案里,是原封不动来应用的。

那么,它是怎么看家护院的?

你看看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他的问题,显然就是一身的门户尽数打开,没有了卫外之能。这个状态,老实讲,挺危险的。

这里的门,其实指的是肌肤汗孔。中医从前称此为“鬼门”。他的汗孔,被风邪给伤了。

风邪,是外感六邪之首。它的拿手好戏,就是打开人的汗孔,让其他邪气大摇大摆、堂而皇之地侵入人体。

风邪把汗孔打开了,此人体内的津液就待不住了,开始化作汗水,哗哗地往外流啊。这就是他自汗不止的原因。

也许你会问了,风邪是怎么打开汗孔的?难道它有钥匙不成?

原来,我们的体表,本来是有一层卫气的。正常情况下,卫气可以固护肌表汗孔。但是眼下,风邪把汗孔打开了,显然是它战胜了卫气的结果。此人的卫气在和风邪的战斗中,明显地落于下风。卫气不能固护腠理汗孔,所以汗出不止。

也就是说,风邪太厉害了。我们的体表,没有人去看家护院,于是引发诸证。

患者总出汗,可不行啊。汗为津液,可以载气。汗流多了,气受损,阴液也会大量散失,于是患者的脉道就没有鼓舞的力气,变得缓弱。

当然,患者体表的卫气,虽然落于下风,但是也不至于缴械投降,它们还在和外邪搏斗。所以患者的脉象虽然缓,但是还偏浮。浮脉,主正邪交争。

这么一看,我们就懂了。要想改善患者的状态,就得重新让体表有一个“看家护院”的。让它把寒邪散出去,把汗孔固护住,把汗液收敛住,这才是关键。

那么,派谁过去看家护院啊?派桂枝汤。

我们再看看当时医家开的配伍:

桂枝9克,白芍12克,炙甘草4.5克,生姜9克,红枣6枚。

这里头,桂枝和生姜,散寒解表,振奋阳卫之气,可以把风寒赶出去,激发卫气,使之重新占据上风。

白芍,则能养阴敛汗,不让汗继续往外流失。

生姜和红枣,可以健脾,养气血。卫气发源于脾胃。脾胃有了化生气血的能力,卫气才可以源源不断地升发出来,看家护院。

最后,有一个甘草。甘草不但调和诸药,而且和桂枝搭配,辛甘化阳以实卫气,和芍药搭配,酸甘化阴来养营阴。

这就是基本意图。

所以说,这个桂枝汤,是中医治疗多汗、畏风,证属营卫不和者的常用方。古往今来,医家们用这一招,可谓司空见惯,随手取效。

我把这个说一说,供您来体会吧。非专业读者,可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合理借鉴、应用桂枝汤。坦率讲,自汗的原因有很多,未必都是营卫不和。

其实,我倒是建议我的读者,你要是对中医方剂感兴趣,不如经常去看一些相关书籍。桂枝汤,能干的事儿多了,可不仅仅是治疗多汗畏风。它到底有多少奥妙,你只有自己亲自挖掘,才能感受到。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希望这点文字,能够帮你对中医,多一分了解。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