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技改这样进行,才不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

工作就像开了挂……

此文由王振生教授发表在《煤》2002年第1期上,原文题目为《关于选煤厂的技术改造》。本文虽然已发表了15年,但今天细细读来,仍不失为振聋发聩之作。

《煤质技术》杂志2001年第2期上发表了叶鹤同志的题为《选煤厂技术改造工艺流程问题探讨》文章,很是及时。该文对在选煤厂技术改造中应用重介选煤工艺的问题做了十分具体的分析,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因此,这篇文章是很有水平、很有价值和甚为正确的。但它是不全面的,从技术改造上看,它只涉及到了选煤工艺流程的一半,即只涉及到了重选一面,特别是跳汰改重介的工艺流程方面,而丝毫没涉及到煤泥水处理流程—特别是浮选工艺流程的一面,更未涉及到选煤厂管理方面的技术及方法的改造,也没有涉及到选煤厂技术改造的目的,目标要求是什么?所以,选煤厂技术改造必须全面、细致的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无目的,无目标的想改啥就改啥,想当然地为技术进步而改造,认为重介工艺比跳汰选煤效率高、效果好,就拼命地往重介选煤上奔,不管它是否必需。因为重介选煤工艺虽然是重力选煤方法中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但它并不是选煤技术进步的灵丹妙药,实践证明,即使是全部用重介选煤工艺武装了块、末煤的洗选工艺,而管理技术搞不好,全厂选煤效率也只能在85%左右长期徘徊。所以,如果能够用加强和提高管理技术的方法就能解决问题时,则最好就不要用其他办法。认真地进行总结一下,国内的经验是很多的。国外在80年初就有了成熟的经验。据介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用数十亿美元资金添置自动化设备,使装配线自动化,期望借此产品能达到既有高质量,又具有低成本。但由于缺乏将新技术有效地结合在生产中的专门技术或知识,而未达到要求目的。而日本汽车公司同期在美国采用同样的传统低技术含量的模具,使用的工人也是美国的工人,但他们却由于采用灵活的工作制,生产协作小组的方式和员工参与性管理的办法达到了美国公司用高新技术想达到而未能达到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业绩。因此说明改造方法该是多么重要。如果技术改造的目标不明确,只从一般概念出发,什么工艺落后了,什么设备不先进了,盲目地或遵命地进行技术改造,必将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并且有可能严重地降低技术进步的速度。

1、选煤厂技术改造的目的、目标要求

这一问题是应当首先明确的。不如此,必然产生盲目性,造成浪费、损失是难免的。研究认为,选煤厂技术改造的目的、目标要求应当是:质量合格提效率,成本降低增效益,消除漏洞零排放,工艺指标上水平(国内国际一流水平)。

技术进步的总要求就应当是全面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达到国内国际的一流水平和先进水平。选煤厂的技术改造不但要紧紧地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而且应当着重在改革上下功夫,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改革、改造和改进的问题,唯有在这三个改方面都无法达到目标要求时,才可以采用设备更新的办法去实行技术改造。而且在实行设备更新的技术改造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在管理上、工艺上和技术指标上不实行改革和改进是否能全面达到上面的目标要求。要特别明确,技术进步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工艺技术效果而不是装备水平。

2、选煤厂技术改造的战略思想

2.1 必须从选煤厂的全局出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技术改造必须从选煤厂的全面出发,诊断清楚是哪些环节上影响了本厂的技术水平的发挥,而且应当弄清楚是设备性能原因,操作方法上的原因,技术指挥上的或管理上的原因,要对症下药,不要一提重选就是跳汰改重介,一提浮选就上浮选柱,而且改了就好,就万事大吉,改后效果如何,不闻不问,也无责任,那是不应该的。改就必须改得好,改后要达到目标,要建立目标责任制。

2.2 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与设备

在技术改造中,一定要避免过分投资或投资不足,同时也不要过分依赖某个先进技术或设备来“包打天下”,总的原则应是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与设备解决问题,一切以实用为主,避免无谓的浪费,不要一味地追求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因为不全面考虑周到,只上了先进的设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时可能还要严重影响到群众的尊严和积极性,例如某厂在搞选煤厂自动化技术改造时,同时装备了工业监视系统和监控室,就很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尊严,因为这样一来,把他们从全心全意地依靠对象的地位下降到随时都在受监视控制的地位,他怎么能不受到伤害呢?这笔投资有什么必要呢?假如,你的技术改造能真的使该岗位上不要设置操作人员,完全自动监控操作调节,而使工人从岗位上解放出来,那就是完全必要的了。

2.3 要树立艰苦奋斗的观念、勤俭办企业的思想

选煤厂领导和技术人员都应有艰苦奋斗的观念和勤俭办企业的思想,注意节约,杜绝浪费,深知“办企业不赚钱是罪过”、“浪费是极大的可耻和犯罪”,在改造中要恰当地进行投资,要千方百计地尽可能花最少的钱增加尽可能多的效益。如果能够很少花钱甚至不要花钱就解决了技术进步的目标要求,那是最好不过的。

2.4 要优先实行管理技术改造

在进行选煤厂技术改造时,概括起来说是可以进行两种改造,一种是工艺流程和工艺设备的改造(包括更新),一种是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改造。实际上,两种改造是密不可分的。一般地多强调技术改造是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改造或更新,目标瞄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上,例如重介选煤工艺及设备。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一些跳汰选煤厂的产品质量提高慢、不稳定,选煤效率和效益上不去,往往都认为跳汰选煤工艺不如重介选煤工艺先进所造成。但他们都没有认真地研究清楚,跳汰选煤工艺落后重介选煤工艺的原因基本上不在于工艺和设备本身,应该说主要是在管理上和操作方法上。所以,对于跳汰工艺的选煤厂进行技术改造,必须优先实行管理技术的改造。据分析,一些跳汰工艺的选煤厂,只要认真地进行了技术投入,有效地进行了人员培训,切实搞好了技术管理和技术指挥,使全厂的选煤生产工作真正地处于科技知识和技术的统帅之下,先进的工艺技术水平必将迅速实现。如果不实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即使百分之百地进行了重介选煤工艺改造和装备,达到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目标要求也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3、选煤厂技术改造原则方案的确定

选煤厂技术改造的目标就是工艺技术指标达到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有的厂可能达到了这样的水平,那就会不需要或不迫切需要进行技术改造。一般地说,一些选煤厂或多或少地都要进行一些改造。因为被认为最好的选煤厂,也不能说是到顶了,仍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去挖掘。所以,应当根据本厂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找出可以挖掘的潜力,进行切实有效的技术改造。要以投入最少,甚至是不需要投入而且速度最快的办法,使本厂工艺技术指标都达到一流水平,最好是国际先进水平。

3.1 要搞好企业诊断,确定技术改造方案

为避免技术改造的盲目性,必须首先明确要进行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技术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因此,在考虑技术改造时,首先要进行企业诊断。所谓企业诊断就是,第一要搞清本厂的工艺技术指标是处在什么水平上,与一流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有多大的差距,如果没有差距,那技术改造就没有必要了。不能从一般概念出发,跳汰选煤不如重介选煤先进,只为了装备上先进的选煤设备而进行技术改造是不必要的,因为它不会使全厂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第二,如果找出了确有差距,就要进一步查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差距,在现有工艺流程与设备的基础上,有否可能消除这种差距,使本厂的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先进的水平。据分析,一些厂的工艺技术水平上不去,就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知识技术投入,技术管理水平比较差和没有切实有效的技术指标等管理方法和技术上的原因所造成。第三要根据具体情况写出具体的企业诊断报告。在报告中,不但要具体的、确切的指出潜力和问题所在,编制出运行机制报告。在报告中指明各环节原来是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条件,这样的工艺条件为什么不合适,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条件,采用新的工艺条件后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和指标。

企业诊断工作搞好了,运行机制查清了、修订了之后,自然地就可以得出哪些环节、哪些设备应当进行改造或更换,如何改造就清楚了。这种诊断工作非常重要,可以避免诸多不必要的浪费。

这种企业诊断工作,应由各厂自己组织力量认真地进行。为了能够客观的、正确的评价清楚,也可以请专家进行专门的诊断或请专家评审本厂自行编制的企业诊断报告和运行机制报告,以避免技术改造的盲目性。设计部门在进行设计之前,也应当首先进行这种企业诊断工作,以确认该厂确有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并证明技术改造之后,工艺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水平都能否提高到技术进步要求的目标,达到最高水平。

3.2 制订技术改造的原则方案

3.2.1 管理技术改造的方案

所谓“管理技术改造”的方案就是根据“企业诊断报告”中所指明的本厂在管理技术上所存在问题进行改造,使本厂的工艺技术指标和效益达到先进水平。也就是要用增加知识技术投入、增强人员培训、改善管理方法、加强技术管理和技术指挥的责任、权力和力度,使全厂生产过程都处在科技和科学知识统帅之下,使全厂工艺技术和效益达到先进水平。

3.2.2 以工艺流程合理改进和某些设备的机械改造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方案

此方案的重点就是在工艺流程上消除或堵住原有漏洞或不合理的环节,补上或恢复应有而实际上未有的环节(如被取消的或未设的跳汰再洗环节),典型而有效的方案就是跳汰机改造成为准重介跳汰分选机、浮选工艺改造成为动平衡直接浮选新工艺。这种技术改造基本上没有什么工程量,不要多少资金投入,很快地可以使全厂选煤工艺技术指标和效益指标达到高水平,而且可以保证煤泥水达到零排放的真正闭路循环,彻底消除选煤厂可能产生的煤泥水环境污染和细泥积聚对选煤工艺指标不良危害。

3.2.3 以增加重介选煤工艺和浮选机改新型浮选柱为中心的选煤厂技术改造

叶鹤同志文章详细地、正确地讨论了这个方案中的种种细节,正确的指明了精煤重介精选系统存在中煤灰分偏高,中煤产品难于定位的问题。为解决此矛盾,将跳汰选作业由三产品跳汰改为单段排矸是不错的选择。对此补充意见是对跳汰选煤厂实行确实需要的重介工艺改造时,应一律实行用原有的跳汰选煤工艺排矸,跳汰粗精煤重介工艺精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原有设备的作用,节约资金投入,并且可以实行产品多品种,提高选煤厂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保留住跳汰机对煤泥降灰对浮选工艺的良性影响。例如,利用原有的跳汰工艺仍实行三产品分选,即δPⅠ保持在2.0-2.2左右,排出一个高度纯洁的矸石,使它成为造砖的原料或铺路或建筑用的石料,δPⅡ控制在1.6-1.7左右,排出一个高灰动力煤或民用煤,以提高选煤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的粗精煤实行重介选,就不会产生中煤产品难于定位的问题了,而且浮选煤泥灰分降低后对浮选的良好影响也因之保住了。如果毁掉跳汰工艺,彻底实行重介工艺更新,产品结构不易实行改变,而且由于煤泥直接脱除而未降灰,对浮选是有不良影响的,这一点往往被一些同志所忽略。经跳汰洗选后,浮选入料灰分可降低3%左右,这对浮选效果的影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概括起来,选煤厂的技术改造方案原则上来说,只有这三种。而这三种方案中,投入最少、见效最快,当数管理技术改造的方案,对大部分选煤厂都可能是有奇效的,应当是首选的方案。即使是不需要进行改造的选煤厂也应当认真地、切实有效地进行管理技术的改造与创新。必须认识到,选煤厂能否达到先进水平,关键在于管理。第二种原则方案是不需要多少投资就有可能达到技术进步目标的方案,而且其速度也是挺快的。因为这种方案不会有很大的工程量,不会有很长的施工期。第三种方案是最彻底的选煤厂技术改造的方案,应当在第一、二两种方案实施后,确实无法完成精煤质量提高与稳定的条件下,或即使能完成质量提高与稳定的条件下,但选煤效率和效率指标确实无法搞上去时,方宜实行之。因为这种方案,资金投入将是很大的,为了节省投资,避免浪费,对跳汰工艺选煤厂改造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原有工艺和设备,绝不应毁掉原有跳汰工艺选煤厂而重建重介工艺选煤厂,对新建选煤厂则可另议。

觉得不错请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