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王娟作品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王娟(山东)
飞快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又一个春节悄然而至。随至而来的是一些温暖的味道,过年的味道,家的味道,母爱的味道涌动心头,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着一生的时光。
曾经的记忆里,每年过年,母亲都要蒸好几天馒头。榼一锅口鱼巧饼,寓意年年有余;榼一锅口桃巧饼,寓意老人长寿平安;包一锅口糖包,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包一锅口菜包,寓意年年发财;包一锅口豆包,寓意团团圆圆;最重要的是要做十个有大有圆的大饽饽,年夜里供奉祖先。
进腊月门母亲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捞麦子,推磨。把麦子洗得干干静静的,晒干后再推到磨坊里磨成面粉。二面平常的日子里吃,三面压成面条,头面留做过年馒头。每一个细节母亲都要比平常仔细、认真。揉面是个力气活,母亲从来不让父亲帮忙,都是她一个人使尽全力,揉好几遍,她总说揉得遍数越多越好吃,越有嚼头。
蒸锅里的水,像翻腾的浪花,蒸汽的白烟,缭绕着低矮的房子。母亲在揭开锅盖的刹那,表情是慎重而庄严的,继而是满心的欢喜和微笑,她不停地说:“挺好,挺好,面也开的正好!” 随即,母亲让我趁着热气在馒头的正中,用筷子头点一个红点,她一再嘱咐“要点正中间啊”,我学着母亲的样子,仔细地,认真地在每一个刚出锅的馒头上,点上一个圆圆的红点。
母亲欣赏着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欣赏着一年的收成,欣赏着全家的幸福的过年味!这一刻,母亲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母亲的声音是那么的轻盈,这一刻,已成为我心目中最美的年画。这一切一切,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饱满丰圆的馒头,透着淡淡的五谷香,我仿佛看到麦子在春风里生长发芽,在阳光下抽穗开花。也看到了母亲对生活的虔诚,对过年的敬重,对蒸蒸日上的生活的向往!
曾经的记忆里,每年过年,母亲都要为全家人做一身新衣服和一双新鞋。
母亲赶集的时候扯回布来,拿着我的小褂和裤子,找邻居二妈比着衣服,裁开新布。她白天干活,每个夜晚,独自坐在煤油灯下,一针一针地缝着,一线一线地穿着。每次都是先做孩子的衣服,再做大人的。做完了衣服,还得做鞋。
我的鞋底,都是用大人的旧鞋比着我的鞋样剪出来的。鞋梆是母亲用旧花布沾上浆糊,一层一层粘在一起,再晾干备用的。我们全家每人都有一个鞋样,母亲把这些鞋样夹在父亲不用的书里,大人的鞋样不常换,放在后面,孩子的放前面,用的多换的也勤,我换下来的鞋样,母亲都让我送给北屋婶,给她家的孩子用。
记得那夜,风刮得特别大,窗外的洋槐树枝被风吹得吱吱响。我写完作业早早睡觉了,半夜里,朦朦胧胧中,我听到“哎呦呦”的声音,是母亲的声音,她的右手捏着左手指,我的新鞋还在她的手上,只是没有锥子,是母亲太困了,那锋利的锥子刺破了母亲的手,我心疼地说:“妈,疼不疼?别做了,睡觉吧。”母亲揉着手指说:“一点也不疼,早早给你们做起来,别耽误过年穿”。
窗外的风不知何时停下来了,如水的月光洒在屋内,照在了凤凰穿牡丹的被面上,也照在母亲的身上,平和而温暖。夜色在静静的屋里流淌,母亲缝鞋底、拉线绳的声音在耳边萦绕。我穿上棉袄,拿起书来,凑到煤油灯前,和母亲一起渡过了这漫长的夜。
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比以前成长了。那一夜,我浸透在我懂得的母爱里!从那一年开始,我对我的新衣新鞋格外的珍惜!从那一年开始,我感到我的新衣新鞋是最美的!
有时候,不经意的发现温暖了生命的旅程!
有时候,刹那间的点滴成就了生命的永恒!
【作者简介】王娟,女,生于青岛平度。生命是无字的作品,作品是有字的生命。人生年华,青葱岁月,为生命而写,为时代高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