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篇 红山玉器造型创作思维理念及功能4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展品。
(续)
(三)幻像与动物综合类玉神器
在红山文化玉器中,有一些玉器的造型似动物,但又不是现实生活中动物形象的写照,是经过抽象变形的动物形象,它们可能是与萨满在昏迷状态中的幻像有关,所以,我们把这类玉器介定为“幻像与动物综合类玉神器” ,这类玉器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玉猪龙和玉带齿兽面纹佩等。
1、玉猪龙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又一种典型器型,它的头部似猪首,大耳上竖,大眼阔口,面部以阴刻线表现出褶皱和獠牙,圆条形躯体蜷曲,一般在躯体的背部有一小孔,可以穿绳系挂。有的首尾断开如玦形;有的首尾相连,其间以一切口相隔。在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中出土了二件玉猪龙,并列置于墓主人的胸部,可能是佩挂于萨满的颈上或缀于神服上的,其功能是萨满在行神事时佩带,以协助其与神沟通。玉猪龙的头似猪,而身体似蛇或通常所说的龙,它不是现实世界生存的动物,而是经过萨满神化了的助神类神器。
在红山文化玉器中,还有几种与玉猪龙相关的玉器造型:一种是“C”形玉猪龙,身躯蜷曲呈“C”形,头部为猪首特征,阴刻梭形长眼,吻部前伸,前端平齐并有两个桯钻痕迹表示鼻孔,颈脊部披一道长鬣,更具神象,背部也有一个可供系挂的小孔。这类器型体积较大,已发现的几例平均高度在15厘米以上,说明它们是等级较高的神器。有学者认为它是由玦形玉猪龙演变而来。但目前在考古材料中,尚未发现有叠压打破的地层关系可以证明其间有纵向演变的“式”的关系,因此笔者倾向于它们是并存的“型”的关系,可能在具体的使用方式上与前述的玉猪龙有所差别,但在创型理念和功能上应是一致的。
另一种是丫形玉猪龙,为扁平长条形,头上两只上竖的大耳如“丫”字,面部阴刻大眼阔嘴,是玉猪龙头部的平面表现形式,长柄形器身琢磨出十几道凸凹相间的横弦纹,末端有一孔可以穿绳系挂。在牛河梁第二地点Z1M20墓出土的玉兽面,与丫形玉猪龙的上部相似,也是玉猪龙的一种平面表现形式。
2、玉带齿兽面形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