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虎与中国飞龙 ▏格林活铁厂铸币机展示样币(Proving Pieces)研究

印度孟加拉虎样币在NGC的正式名称为(1905)DUNCAN STRATTON & CO. BOMBAY COPPER TRIAL。该币被NGC归入英属印度的正式货币。

该套币4枚,面值分别为2安娜、1/4卢比、1/2卢比、1卢比。币面并无面值,以重量和大小区分面值。该套全部为铜币。

其实对于这套币,长期以来我一直非常重视,原因是:

1. 这是印度唯一一套以孟加拉虎为形象的机制币,并且做工精美。

2. 这种币在EBAY的出现率极低,基本小于一年一枚的出现率。并且该币在拍卖会出现的频率也非常低,此前全世界所有拍卖会从未出现过整套4枚的情况,最多时候出现过3枚在一起。印度Todywalla的拍卖纪录只出现过5次,每次一枚,且全部为XF-AU级。

3. 该币在NGC中归属为货币,而非印章或TOKEN(代币),并且直接归属在英属印度中。从评级记录看,MS级别记录数量非常少(每种不超过4个记录)。

但是,这套币到底是何方神圣,我始终没有答案。因为该币的形制和锡兰的St. Sebastian Mills Copper Token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很久以来我一直将其视为DUNCAN STRATTON & CO.在孟买1905年发行的TOKEN。但如果按这个解释,则疑点重重:

疑点1:通常TOKEN不可能不用面额或其他标示(例如St. Sebastian Mills Copper Token 使用A、B、C区分)加以区分面值,而该币仅使用重量与尺寸区分面额。

疑点2:该币并未归入TOKEN,而直接归入了货币。

疑点3:该币被标记为TRIAL,但作为1905年的英属印度,不存在单独重新变革货币式样的动机,因此不应该需要样币。即使需要样币,这套币的形制和现存英属印度的样币形制完全不同。

疑点4:该币既显示了印度孟买(BOMBAY),又出现了英国利兹(LEEDS)。如果是TOKEN,为什么要显示这两个不相干的城市。如果是样币,也不存在这样的做法。

于是我开始从币身上显示的Greenwood & Batley抽丝剥茧,经过一系列的拍卖会资料和相关研究资料查找,终于发现原来这套币和中国机制币的起源,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英国格林活铁厂(Greenwood & Batley, Ltd., Albion Works, Leeds, England.)

格林活铁厂全名“格林活暨班特利工厂”,是汤马士・格林活(ThomasGreenwood )与约翰・班特利(JohnBatley)俩人1856年于英国利兹市(Leeds)合伙创立,当时场地只有一英亩的规模,初名爱必恩铸造厂(Albion Foundry,Albion是英格兰的古名雅称)。由于业务发展,在1859年迁地扩充改称爱必恩工厂(Albion Works);1888年厂房增建至十一英亩、员工达一千六百人。其产品除造币用设备外,包括各种工作母机如铣床、刨床、蒸汽机、发电机、火车头等,也制造鱼雷、弾壳等军火及枪械、兵工生产机器。除天津机器局外,该公司之生产军火机器亦交付南京的金陵制造局。若干资料上译为葛林活,全盛时期还制造印刷机、纺织机、矿场用电动机车头等。

天津机器局,简称津局。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筹设,是洋务运动初起时的产物,1867年(同治六年)5月29日正式开局,原名军火机器总局,1870年(同治九年) 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后改称天津机器局,1896年1月27日(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更名总理北洋机器局,习称北洋机器局,是清末三大兵工厂之一。

清代在十九世纪下半,内乱迭起,最严重的是太平天国事件和云南回变,后者使得云南铜产锐减,铜价上涨导致各地铸钱局关闭。铜价的上扬造成制钱被屯积私毁牟利,加重各地钱荒造成钱价益加高昂。1886年户部研拟以机器制造制钱,来解决因铜价上扬引起的钱荒。1886年10月21日,英国利兹市的格林活厂提出建造一座制钱造币厂的报价,1887年2月19日(光绪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日)慈禧太后懿旨批示“着李鸿章先行购置机器一分,就天津机器局赶紧鼓铸运京备用,嗣后每钱一文均以重一钱为率。” 3月20日及23日格林活厂先后接获电报订单,为天津机器局提供十架造制钱用铸币机(10 presses for minting cash)、一架飞轮式压床、两架冲饼机,另外还有一架制模用压床、钢模抛光机及钢胚、雕刻完成之钢模一对。

上图为英国格林活厂制作的宽缘大字“光绪通宝”背满文“宝津”样币(24.5毫米、3.6克)(图片来源:《中国钱币》2014年第三期)

上图为“光绪通宝”背满文“宝津”银样,应是在津局以英国模具试造作为呈样之用(图片来源:《中国钱币》2014年第三期)

1887年3月20号,津局从格林活铁厂订购了价值4850英镑的10台铸币机设备。1889年5月投入使用,但旋即由于高价的铜原料以及运输费用被迫停产。机器在1889年春运到,而安装、试作乃至于量产、停办,发生在1888年的5月至9月底期间,据此估计津局的机制“光绪通宝”背满文“宝津”方孔制钱约生产三个月左右。故而只有小量的以格林活铁厂提供的币模铸造而成的“宝津”方孔光绪通宝一文。1896-1898年间,津局又重新开铸“宝津”方孔光绪通宝一文,但使用的已经不是格林活铁厂提供的币模。在广筹鼓铸以解钱荒的状况下,南方的广东1887年4月与英国伯明翰造币厂签下合同,比津局慢一个月。且粤局订约后才购地设计厂房再动工兴建,1889年5月25日(光绪十五年四月二十六)始开炉试造“广平一钱”制钱。此所谓“我国机制银铜圆之始”的粤局,比津局晚了十个月以上。

因此,英国格林活铁厂见证了中国机制币的诞生。目前在英国的皇家造币厂的博物馆里仍保存有5枚未流通的用Greenwood & Batley币模铸造的“宝津”方孔光绪通宝一文。

CHINA.Shanghai Ilbert & Co. (10 Cash), ND (1904). CCC-785; Prid-322. Coppercoinage trial

上图引自Stack's Bowers Galleries拍卖会April 2018 HongKong Auction Lot 50295 PCGS AU-58。

此后,格林活铁厂于1904年售予苏州铜元局铸币机十架,由其上海代理商“老公茂洋行”(Ilbert & Co.)经手。中国在开始以机器制制币后,除了广东钱局是直接与与英国原厂往来外,其他各省造币设备的定购或进口,多数透过上海的洋行代理。而这些供应造币机器的工厂及代理洋行往往随机器的交付,铸造少许样币以为展示其设备能力。

最早对此币有兴趣而深入探讨的是铜元大师伍德华。他向上述商号进行询问,在1930年7月上海的艾伯特洋行回复该行中没有人对此物有任何印象。于是伍德华再从英国寻求答案,终于在1934年10月得到英国格林活公司信函:

“我们相信此币是由我厂在1904年所制。目的是展示经由上海艾伯特洋行订购之十台压制十文铜元造币机之的能力。其制作地点是位在利兹市的工厂。先行送到上海或与机器同时运交,我们想象不出其数量会超过两打。根据纪录我们认为没有10文铜元以外尺寸的产品,材料毫无疑问的是铜合金。”

由此可知,这枚飞龙样币是英国格林活铁厂的爱必恩工厂在1904年所制,随附10台造币机同时交付苏州铜元局,目的在展示客户定购之机器能力用的样币,其铸造数量应不大于24枚。作为中国铜圆名家藏品,已知马定祥、伍德华各获得此币一枚。台湾郑仁杰书上定为一级,何安的《百年铜圆》定为三级。

通过这枚格林活铁厂1904年飞龙10CASH样币,终于解开了我这套格林活铁厂1905年孟加拉虎全套样币之谜。

格林活铁厂所出产的样币都是随铸币机同时交付客户的,根据伍德华在30年代的取证资料,每种此类样币的铸造量都不会大于24枚。

从形制看,样币正面中心均为对方国家的核心标志图案:中国是飞龙,印度是孟加拉虎,此外还见过格林活铁厂为意大利所制,正面中心为意大利王国盾徽,下方标记为意大利的托里诺(TORIO)。

正面上方为当地经销商的名称:中国是Ilbert & Co.,印度是DUNCAN STRATTON & CO.。

正面下方为经销商所在城市:中国是上海,印度是孟买。

反面中心为格林活铁厂的LOGO,外圈是格林活铁厂(Greenwood & Batley, Ltd.),内圈是铸币机所生产的工厂(AlbionWorks), 和工厂所在的城市英国利兹市(Leeds)。

样币全部按照使用时所需铸币的口径,使用铜为材质铸造。因此印度1905年孟加拉虎全套样币是按照印度2安娜、1/4卢比、1/2卢比和1卢比的真实尺寸铸造,并根据格林活铁厂机器展示样币的惯例,不体现面值。

根据F.Pridmore的著作 the coins of 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第四册“印度”卷2, 73页,对印度1905年孟加拉虎机器展示样币的资料显示:该套样币是格林活铁厂在1905-1906年间,随着对海德拉巴造币厂(the Nizam of Hyderabad's mint)交付10台铸币机时,随附的展示样币(Proving Pieces)。因为该批定制的铸币机针对2安娜、1/4卢比、1/2卢比和1卢比,因此以同尺寸制作了一小批币(a few samples of each on the new presses)。

所以,按照NGC目前的归类将此币归入英属印度是错误的,归入孟买更是无稽之谈。孟买出现在币上,是因为经销商所在城市是孟买。该套币实际是海德拉巴的样币。

海德拉巴作为印度最大的土邦,长期以来一直不受英国控制,英属印度从来未能纳入海德拉巴,甚至1947年印度独立时,海德拉巴还差一点独立而未并入印度。因此海德拉巴具有自己的铸币能力和货币体系。把1905-1906这个格林活铁厂样币的铸造时间,放到海德拉巴的机制币体系中去比对,海德拉巴为何购买格林活铁厂的铸币机的原因就迎刃而解了。

1869年,马德拉斯造币厂关闭,马德拉斯厂的造币机全部卖给了海得拉巴造币厂,使海得拉巴造币厂具备了铸造机制币能力。近代海德拉巴的机制币开始于AH1312年(公历1894年),即波斯文版Y29-Y32系列(KRAUSE Standard Catalog of World Coins 19th Century  1801-1900)。

下图为海德拉巴最早的机制银币: 公历1894年(AH1312)波斯文版1卢比。

下图为海德拉巴波斯文版(Y32系列)最经典的的机制银币: 公历1900年(AH1318)波斯文版1卢比。

由上面两枚Y32机制币可以看出,海德拉巴造币厂在引入格林活铁厂铸币机前,机制币铸造工艺无法驾驭复杂图案,连简单的波斯文图案的冲压都压力不均匀。

但在AH1324年后,海德拉巴全面更改为工艺复杂的城堡版机制币,并开铸城堡版系列金币。而AH1324年恰恰是格林活铁厂机器引入海德拉巴造币厂的1906年。之所以海得拉巴造币厂要在1905年计划升级设备,因为毕竟马德拉斯厂的淘汰的机器已经太古老了。因此可以推断,由于海德拉巴造币厂原有机器无法满足复杂的铸造工艺,海德拉巴造币厂通过英国在孟买的商行购入了新的机器,开铸图案复杂的城堡版机制币。

该样币应确由1905年购入的格林活铁厂铸币机完成铸造。

同时,在铸造城堡版系列之初,海德拉巴造币厂针对城堡版多个面额,铸造过对应的呈样样币。

上图为AH1324年(1906年,即购入格林活铁厂铸币机的次年)海德拉巴铸造的1/2ASHRAFI金币的银质呈样样币。

在海德拉巴机制币体系中,有一系列很有趣想现象:

1. 作为一个金本位的国家,海德拉巴1894年开始通行机制银币,但只在AH1311年少量铸造了一款1 ASHRAFI金币,并未铸造1/8 ASHRAFI、1/4 ASHRAFI、1/2 ASHRAFI面额的金币。为什么直至1907年(AH1325年)才广泛铸造1/8 ASHRAFI、1/4 ASHRAFI、1/2 ASHRAFI、1 ASHRAFI的全部面额金币?

2. 海德拉巴机制币体系中,2安娜银币和1/8 ASHRAFI金币直径相同,重量都为1.39克;1/4卢比银币和1/4 ASHRAFI金币直径相同,重量都为2.79克;1/2卢比银币和1/2 ASHRAFI金币直径相同,重量都为5.59克;1 卢比银币和1 ASHRAFI金币直径相同,重量都为11.18克。其实对于英属印度的金币体系是沿续卧莫尔的体系,金币币值为1MOHUR/11.66克和2 MOHUR/23.32克,并没有小面额的金币。为什么海德拉巴会使用金银币等直径等重量的货币体系?

其实答案就在这套印度1905年孟加拉虎机器展示样币中。正是这组样币的直径,揭示了海德拉巴选择格林活铁厂铸币机之初,就是设定四种模具大小,然后金银币都以这套铜币的尺寸为标准铸造,并正式大批量铸造金币。

落幕:

二十世纪后半,英国格林活铁厂业务萎缩逐渐没落,1980年遣散员工近五百人,1984年转让随后停工封存,1987年厂房拆除,距供应天津机器局铸币机恰一百年。

引用与参考文献:

1.《中国钱币》2014年第三期:天津机器局“洋法试造钱样”与英国格林活铁厂

2.《中华集币会刊》2004年第10期:一枚葛林活公司的展示章(迷中迷撰文)

在此特别感谢收藏前辈们对英国格林活铁厂的研究成果。

(本文来源:百度贴吧外国硬币吧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