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先生谈治学次第

(0)

相关推荐

  • 张芙鸣:真的陈寅恪

    关于陈寅恪,在我面前有两本书:一是陆键东先生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以下简称<二十年>),一是蒋天枢先生撰写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以下简称<事辑> ...

  • 求真、明道、唯美的学人年谱 |《汤炳正先生编年事辑》

    在与师.友.生的交流中,本人曾经坦言:个人的读书.治学.写作,其领域主要是"一头一尾"."一头"是先秦.秦汉史,"一尾"是近现代学术史.因此 ...

  • 中华读书报2020“年度学者”——束景南

    长按二维码订阅<中华读书报> 束景南:把王阳明"还原"为一个"人" 特约撰稿 | 查明昊 2020年初,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束景南教授洋洋百万言的&l ...

  • 梁启超的年谱思想与于北山的年谱三种——“于北山年谱著作三种”读后

    最近,已故于北山先生的<陆游年谱><范成大年谱><杨万里年谱>以"于北山年谱著作三种"(下简称"三谱")的总名由上海古籍出版 ...

  • 《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报道!袁世硕:知人论世 学识丰硕

    今天,<中国社会科学报>"学人剪影"栏目整版聚焦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袁世硕,以<袁世硕:知人论世 学识丰硕>为题刊发报道,深度报道了袁世硕先生的成长历程和治学经 ...

  • 章培恒:打通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

    关键词:章培恒 文学史 章培恒(1934―2011),文史学家,浙江绍兴人.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0年晋升教授.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1 ...

  • 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

    载<古籍研究>2015年第1期第308-314页,引用请依照原文 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 王华宝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变动巨大,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冲击文化生态,改变了中国的文化格 ...

  • 栾碧军 | 孙群安:一位严谨而富有旨趣的治学者

    [往期回读] 电视台来丁沟小天鹅大酒店录制节目 娄勤俭教育情怀    丁沟影视城开工 游走宜陵老街    麾村史话 古镇小纪史话    郭村史话 蒋勋细说红楼梦 | 80回大合集 "六&qu ...

  • 徐有富:听程千帆先生讲课

    程千帆先生讲课风采 程千帆先生讲课深受欢迎,武汉大学中文系上过他课的老学生聚会,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程先生讲课,都说听程先生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1958年2月,程先生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离开讲台达22 ...

  • 菜鸟菜菜飞——永远的程千帆(超长慎入)纪念程千帆先生逝世21周年

    菜学速递:永远的程千帆(纪念程千帆先生逝世21周年) 因工作关系菜子结识了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程千帆先生. 程老对菜子诗歌创作的好评给正值上进迷惘的菜子注入了强大的兴奋剂补益剂,成了菜子前行的巨大动能. ...

  • 程千帆先生的古诗课

    程千帆先生的古诗课 葛晓音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9月30日   09 版) <程千帆古诗讲录>,张伯伟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66.00元 程千帆 ...

  • 菜鸟菜菜飞——永远的程千帆(超长慎入)

    菜学速递:永远的程千帆(教师节缅怀) 因工作关系菜子结识了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程千帆先生. 程老对菜子诗歌创作的好评给正值上进迷惘的菜子注入了强大的兴奋剂补益剂,成了菜子前行的巨大动能. 菜子放弃诗歌创 ...

  • 永远的程千帆7

    1997年上半年,菜九的历史考据搞的有滋有味,自以为发现甚多,但随之也产生了疑问:怎么这么多问题以前没有人提,而被菜九这个新兵一下子拿下了呢?因为这种疑问,菜九决定去拜访文史通家程老以求个解答.于是, ...

  • 永远的程千帆4

    其实对于程老,菜九不仅仅是怀有一份感激,更多的是怀有无算的愧疚.因为得程老的大加鼓励后不久,菜九就不打算写诗了.其原因一是写成套路了,无法突破:二是真苦闷一旦落在纸上形成文字后,却读得欣欣然,痛苦与欣 ...

  • 永远的程千帆

    永远的程千帆 菜九段供稿 程千帆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个年头了.不知是因为自己上了年纪特别好怀旧之故,还是近年来旁门左道搞得特别邪乎.感觉日爽一日之故,这一两年来,常常想到程老,尤其是想晤会程老,向他老 ...

  • 陈尚君:想到程千帆先生

    程千帆先生在书斋中(1988年) 读研期间,读过程千帆先生的<宋诗选>和<古典诗歌论丛>.论文完成,等待答辩期间,方知有一笔经费,可用于访学和查资料,于是决定去南京和北京,拜访 ...

  • 蒋寅|程千帆教授学术之品格──《程千帆选集》评介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学术事业在1957到1976的二十年间曾屡屡陷于停滞状态,无聊的政治运动消耗了两代学者最宝贵的学术青春.以至许多学者到晚年总结自己的学术历程,想编一部体现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