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婵玉入洞房时,阐教姜子牙等道德高士,为何纵容土行孙霸王硬上弓

封神中,阐教门人是元始天尊亲自认证的“道德之士”。而道德对修行者来说,大约和世间忠孝廉节仁义信惠礼的法则相近。

身为道德之士,一切行为起于“善”,那么封神中,邓婵玉入洞房时,土行孙对邓婵玉的胡作非为,阐教姜子牙等道德高士,为何不制止,而是默许呢?

一、土行孙按捺不住

邓婵玉是被土行孙用捆仙绳俘虏,带回西岐城,强行成亲入洞房的。

之所以说强行,是因为自始至终,邓婵玉都在强烈挣扎,只是遗憾的是,尽然邓婵玉有一身好武艺,但此时,她身上被绑了捆仙绳。

这捆仙绳,是惧留孙的宝物。惧留孙曾用它绑过蓬莱一气仙余元,使余元束手待擒。

连余元都奈何不得的捆仙绳,区区凡间少女邓婵玉,又能如何,所以面对土行孙的霸王硬上弓时,她只能勉强拒绝。

邓婵玉以手拒之曰:“事虽如此,岂得用强!候我明日请命与父亲,再成亲不迟。”土行孙此时情兴已迫。

看就算邓婵玉抵死不从,但也架不住土行孙死命要行好事,尽管土行孙一百来岁了,还是个侏儒。

土行孙之所以一定要趁机这么干,是因为他自觉清楚,不管是邓婵玉,还是邓婵玉的父亲邓九公,都不会接受他。

索性他就一不做二不休,先把生米煮成熟饭。

土行孙的行为让人恶心,但阐教姜子牙和惧留孙,更是在其中扮演了帮凶的角色。

二、你将邓婵玉带至后房

邓婵玉被俘回周营后,是姜子牙二话不说,直接就让土行孙把邓婵玉带到房间,立刻入洞房的。

封神演义的故事发生在殷商,但作者却是明朝人,所以姑且以作者所处朝代来说嫁娶流程的话。

那么邓婵玉和土行孙入洞房前,必须经过提亲,卜算八字,送聘礼,并经过女方同意后,在确定成亲的日子,缺一不可。

可邓婵玉,却免却了一切手续,姜子牙和惧留孙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又急什么?

原来,他们这么做,是为了救土行孙的性命。

土行孙是阐教弟子,按理说,应该和哪吒解张桂芳,韩毒龙薛恶虎解缺粮,杨戬解余元一样,在西岐城、在姜子牙需要他们的时候出现。

因为姜子牙是天命封神之人,阐教所有人,都要在元始天尊的统筹安排下,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可土行孙呢,却是其中的例外,怎么个例外?

土行孙是申公豹偶遇,被请下山帮朝歌、帮纣王的名义下山的,而且下山后,土行孙还以“土行术”进入西岐,图谋暗杀武王和姜子牙。

“末将今夜进西岐,杀了武王、姜尚,找二人首级回来,进朝报功;西岐无首,自然瓦解。”

土行孙说的没错,姜子牙和武王,是关乎封神榜成功与否最关键的人物,所以土行孙所为,在姜子牙眼里,铁定要问斩。

子牙曰:他心毒恶,暗进城垣,行刺武王与我,赖皇天庇佑,方使我君臣无虞,若是毫厘差迟,道兄也有干系。此事还多亏杨戬设法擒获,这样东西,留他作甚!”

三、妙算神机说子牙,运筹帏幄更无差

姜子牙这番话,是对土行孙的师父惧留孙说的,说得毫不客气,没得商量。

惧留孙怎听不出姜子牙的坚决,于是,为了保住弟子的性命,惧留孙急切之下,忽然想到一个好主意。

惧留孙曰:“子牙公,方才贫道卜算,该畜生与那女子该有系足之缘。前生分定,事非偶然,若此女来至,其父不久也是周臣。”

惧留孙的意思是说,土行孙的所作所为,尽然是犯错,但也情有可原,因为经过卜算来看,造成土行孙这么做的缘由,是因为他和殷商大将邓婵玉,有缘。

修道者,打着有缘的幌子就能为所欲为,如接引、准提,就能凭一句“道友与我有缘”收走三千截教仙。

熟料惧留孙,也以有缘的借口,救下土行孙的性命,不得不说,缘之一字,是多么的神奇。

姜子牙也是修道之人,仅凭所谓的“缘”字是说服不了姜子牙的,所以惧留孙就说出了姜子牙最关心的大战,以及关乎大战的邓九公。

姜子牙注定要接受三十六路征伐,邓九公是其中一路。

而姜子牙心里,却是不喜欢被人攻打的,所以如果能以邓婵玉为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邓九公,轻松度过此路征伐,又何乐而不为呢。

牺牲一个邓婵玉,惧留孙能保下土行孙,姜子牙能结束一路征伐,两全其美,于是,两位阐教门人一拍即合。

于是一番筹划之下,邓九公投降了西岐,归入姜子牙麾下,成为一员得力干将,为以后的封神大战,出工出力。

邓婵玉入洞房时,阐教姜子牙等道德高士,为何纵容土行胡作非为。

原因无他,恐怕有用才是这帮道德高士得到奉行标准。

姜子牙和惧留孙分别达到了目的,皆大欢喜,至于邓婵玉,不过是工具人而已。

在意有用或没用,凡事只有自己的标准,这样的人,又哪会在意一个小小的牺牲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