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仲景经方,眩晕随手而愈(验案六则)

眩晕发病病因颇多,本文选取经方治疗不同病因病机导致的眩晕,方证合拍,立竿见影,文中案例六则,一起来看。
作者/魏传余
仲景《伤寒杂病论》对眩晕论述颇多,所列方药亦有不少。笔者临证时,常用仲景方药治疗各类眩晕,常取得满意疗效。现列举验案如下:

—1—

案1·术附汤案(低血压)

患者蒋某,男,55岁。初诊时间:1987年6月20日。
眩晕2月,屡治无效。血压10.7Kp/6.7Kp(80/50mmHg)西医诊为“低血压”转请中医治疗。
证见面色㿠白,畏寒肢凉,呕吐清涎,胸闷脘痞,食欲不佳,(每日仅食粮食100~150克)大便稀溏,每日3~4次,无粘液脓血,无里急后重,小便清长,舌淡苔白厚,脉沉细而弱。此为脾肾阳虚,清阳不升之证。治以温脾补肾,健运中阳。
予术附汤加味,药用:白术18克,茯苓18克,附片30克(先熬),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克。
服此方3剂,1987年6月26日复诊:自述眩晕减轻,食欲增强。每日可食250~300克。大便溏,每日1~2次。舌淡苔薄白。前方去半夏,加白蔻仁6克(后下)。服此方3剂,眩晕及其余症状全部消失,血压升高正常范围(106/74mmHg)病告痊愈。
按语:此案有呕吐清涎,胸闷脘痞,食少便溏等脾阳不足证,更兼畏寒肢冷,故诊为脾肾阳虚。根据《金匮·中风历节》附《近效方》术附汤所言:“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施以术附汤而获痊愈,证明了术附汤治眩的疗效。

—2—

案2·真武汤案(内耳眩晕)

患者杨某,男,53岁。干部。初诊时间:1982年5月3日。
眩晕反复发作10年,近日又复发。西医诊断为“内耳眩晕症”,经治疗无效,来我处就诊。
证见形体肥胖,面目虚浮,倦怠乏力,动则昏晕欲倒,心悸呕恶,肢冷肤润,舌质淡而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此为阳虚水泛挟饮邪上逆之证。治以温阳利水,化饮降逆,予真武汤加减。
药用:附片(先熬)12克,茯苓18克,白术15克,半夏(姜制)10克, 白芍10克,生姜10克,泽泻16克。
服此方2剂,晕减呕止。前方去半夏,加补骨脂30克,黄芪30克。服此方3剂诸症消失。
按语:此案以晕、呕、悸、肿、肢冷、脉沉细舌质淡嫩苔白滑为主要脉证。其中浮肿(或水肿)兼肢冷、脉沉细及舌质淡嫩,苔白滑等为确定阳虚水泛的主要依据。
笔者根据这一辨证结果,遵循《伤寒论》第24条“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之论,选用真武汤治疗,因辨证准确,选方恰当,故能获得痊愈。

—3—

案3·泽泻汤案(内耳眩晕)

患者刘某,男,47岁,干部。初诊日期:1985年6月5日。
素有内耳眩晕症,近因工作繁忙眩晕又发。
其证:头晕目眩,卧床不起,目闭不开。目开则晕甚,耳鸣,食少呕恶,大便溏泄。舌质正常,苔白腻,脉濡缓。此为脾虚湿阻,清阳不升之证。治以健脾利湿。方用泽泻汤加味。
泽泻30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藿香10克,半夏10克。
服此方4剂诸症皆除。
 
按语:此案全系一派脾虚湿阻,蒙闭清阳之证。与前症相比,虽同属内耳眩晕,因无肢冷、脉沉细,舌淡嫩等阳虚证,故不用真武。同时,又根据《金匮·痰饮病》篇关于:“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泽泻汤主之”之论,选用泽泻汤,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案4·桂技加龙牡汤案(不育)

患者文某,男,31岁。工人。初诊时间,1985年5月6日。
自述遗精眩晕6年,近日加剧,因少年误犯手淫,6年前开始梦中遗精,夜寐不安,次日则头晕目眩,遇劳则头晕目眩加剧,甚则步态不稳。另兼头晕耳鸣,早泄,结婚已5年未育。舌质正常,脉细弱。此为阴阳两虚,阴不内守,阳失固摄之证。宜以调和阴阳,固涩潜镇。方用桂枝加龙牡汤加味。
 
药用:桂枝10克,龙骨25克,牡蛎25克, 金樱子18克,枸杞18克,天麻10克,大枣10克。
服前方8剂眩晕停止,早泄消失。一年后其妻顺产一男婴。
按语:此案有遗精眩晕,更兼耳鸣早泄等肾精衰少,肾阳不足等证,与《金匮·血痹虚劳》第8条所言,颇相近似。该条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此案虽无“少腹弦急,阴头寒”等证,然而,其早泄不育之病机,也与《金匮·血痹虚劳》所言者相同。二者均由精液损耗太过,阴损及阳所致,故予桂枝加龙牡汤加味而获得较好效果。

—5—

案5·吴茱萸汤案(神经性头痛)

患者易某,女,61岁,居民。初诊时间:1986年4月25日。
自述夙有神经性头痛,近因受凉而复发。其证:头目眩晕,巅顶疼痛,脘闷恶心,呕吐涎沫,口淡溲清,舌苔薄白而润,脉细沉弦。此系肝寒胃虚,挟浊阴上逆之证。治以温肝降逆和胃,方用吴茱萸汤加减。
 
药用:吴茱萸6克,泡参18克,茯苓18克,姜半夏10克,生姜10克,蜀椒3克,服此方2剂,诸症悉除。
 
按语:吴茱萸汤在仲景书中共出现5次。除:《伤寒论》“阳明篇”、“少阴篇”、“厥阴篇”各1次,《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2次。其中“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茱萸汤)主之”,分别在《伤寒》和《金匮》中重复出现。在吴茱萸汤的上述5次应用中,均无治疗眩晕之论述,但是,据笔者临床所见,眩晕与头痛往往并见。此案眩晕呕逆,头痛,吐涎沫,证属肝寒胃虚,其病机与吴茱萸汤证相等,故予吴茱萸汤而获得痊愈。

—6—

案6·小柴胡汤案(感冒)

患者戴某,女,45岁。初诊时间:1985年3月10日。
3天前因受凉发病,证见头目眩晕,往来寒热,心烦欲呕,口苦咽干,夜寐不安,心悸汗出。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此为邪犯少阳,热郁痰滞之证。予小柴胡汤加减。
药用:柴胡12克,半夏曲12克,黄芩12克,太子参15克,生龙齿30克,白芍15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 甘草6克。
服此方2剂诸症皆愈。
按语:此案有口苦咽干眩晕及往来寒热胸胁苦闷诸疾,其脉弦细。符合《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及《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所言,故投予小柴胡汤而获痊愈。

文章摘自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第12卷第3期,作者/魏传余。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0)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我们前面学了李东垣的中满分消丸,李东垣还有一个中满分消汤,在<医学全书>中说: "如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藏寒生满病,以治寒胀,中满分消汤主之. 中满分消汤 ...

  • 运用仲景小方治疗妊娠恶阻验案六则

    小方,是七方之一,指方剂之小者.以小方治轻病,可免药过病所,戮伐生气,妊娠病尤然.此文以张仲景的小方治疗妊娠恶阻,以饗读者. 1.橘枳姜汤 张某,26岁,2005年7月20日初诊,停经54天,恶心4天 ...

  • 仲景小方治愈妊娠恶阻验案六则 --马氏妇科

    小方,是七方之一,指方剂之小者.以小方治轻病,可免药过病所,戮伐生气,妊娠病尤然.此文以张仲景的小方治疗妊娠恶阻,以饗读者. 1.小半夏汤 林某,23岁,2005年8月16日初诊,妊娠48天,漾漾欲泛 ...

  • 仲景小方治疗妊娠恶阻验案六则

    小方,是七方之一,指方剂之小者.以小方治轻病,可免药过病所,戮伐生气,妊娠病尤然.此文以张仲景的小方治疗妊娠恶阻,以饗读者. 1.橘枳姜汤 张某,26岁,2005年7月20日初诊,停经54天,恶心4天 ...

  • 仲景经方 帕金森综合症治验一则(转载)

    患者:夏某 性别:女 年龄:45岁 初诊日期:2015年2月10日 症状:帕金森综合症,面赤如妆,头震颤,咬牙吃饭更甚,小便正常,大便干结,口苦咽干,失眠多梦,月经两个月未来. 查:寸.关脉迟,沉细: ...

  • 仲景经方泽漆汤治疗肺癌咳喘案

    至道汇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输入关键字 泽漆汤治疗肺癌咳喘案 关键词:剧烈咳喘 | 脉沉 | "水"| 泽漆与猫眼草|咳嗽第一方 姓名:周某  男   69岁  初诊日期:2020- ...

  • 经方“覆杯而愈”验案一则

    龚某,女,7月大婴儿,2014年1月1日就诊. 患者一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腹泻,一日10余次,均为黄色水样便,腥臭,无发热,患儿吵闹,吃奶少.初在怀化市铁北某个体诊所予消炎.补液治疗多日无效,转怀化市第五 ...

  • 用好仲景经方,眩晕随手而愈(医案)

    眩晕发病病因颇多,本文选取经方治疗不同病因病机导致的眩晕,方证合拍,立竿见影,文中案例六则,一起来看. ▍全文共2664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仲景方药治眩晕之验案六则 作者/魏传余    仲景< ...

  • 仲景方药治眩晕之验案六则 – 经方派

    仲景<伤寒杂病论>对眩晕论述颇多,所列方药亦有不少.笔者临证时,常用仲景方药治疗各类眩晕,常取得满意疗效.现列举验案如下: 案1·术附汤案(低血压) 患者蒋某,男,55岁.初诊时间:198 ...

  • 眩晕四年成顽疾,仲景经方助健康

    5月17日下午,门诊来了一位从南宁横县过来的"耳石症"患者,一位72岁的阿姨,眩晕4年,起床及躺下时出现,在南宁各大医院行耳石手法复位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经人介绍,前来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