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书一篇反叛之作,赵、董、朱谁更胜出?
有时候觉得挺有意思的。
儒家宣扬以德服人,文人以此为天职。但在古典作品中,文人又往往因反叛礼教而成为偶像。
比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蔑视不堪。奇怪的是,世人并不以此为忤逆,反而以各种方式表示赞赏。
明代的金圣叹对此评价颇高:“从来只说伯伦沉醉,又岂知其得意在醒时耶?看其‘天地一朝’等,乃是未饮以前,‘静听不闻’,乃是既醒以后,则信乎众人皆醉,伯伦独醒耳。”(《天下才子必读书》。注:刘伶字伯伦。)
历代书法家也爱书写这篇千古奇文。
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里面又蕴含了一些信息。
一|赵孟頫
此卷是赵孟頫为瞿泽民录写的西晋刘伶《酒德颂》全文,共19行。该帖在行草书中,融入了许多章草笔意,其章草则有潇洒、精巧之风,颇具创意,笔法纵逸,肥不没骨,瘦不露筯,姿媚隽逸,出神入化,可谓人书俱老,炉火纯青,是赵氏书法的精品之作。正如帖后文彭跋所云:“信手拈来,头头是佛,若必曰'兰亭',恐不必以此论松雪。”明、清各家题跋亦对此卷推崇备至。清代名家翁方纲评说,此书为赵书最上神品。


二|董其昌
行草长卷《酒德颂》。

绢本,纵24.5厘米,横245.7厘米,此卷书法用笔遒劲,布白疏朗。
三|八大山人
朱耷在《酒德颂》的结尾非常明显地题上“仿山谷老人”,这是为什么?


“所使用的笔法明显受到米芾的影响,有些字结构也几乎照搬米芾的作品。这是个有意思的现象,八大山人对董其昌的把握,已证明他具有出色的书法才能。在当时趋尚董氏的背景中,可以说,他已经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书法家,但这时他却表现出离开董氏的企图。即使因采用自己所不熟悉的形式而远离精善,如《酒德颂》之类,亦在所不惜。”——邱振中
酒德颂|原文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就此作品而言,窃以为八大山人更契合刘伶所颂之德。唯书是务,焉知其余?其书画独步千古,并非没有来由的。
“古帖賞析”系列
文/老伍
【申明:“古帖賞析”系列暂谢绝转载,见谅】

系统讲述,正统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書法愛好者
入門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