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听,轻松自在学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②不处(chǔ)③仁,焉得知(zhì)④?”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这里的“里”,作为名词,本义是乡村,或者居所。古时候,我们的老祖先主要是依靠农业生活,所以居住的时候习惯于依田而居或者依水而居。依田而居,农田和土地加在一起,会意而成就是“里”。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乡村和城镇,于是,“里”的含义也扩大了,有了城镇街坊的意思。所谓邻居之间,就是街坊邻居。现在北京有很多地方还是这样称呼,劲松西里,南磨房北里,广和东里……意思就是一个地区的一个社区。一里有多少人呢?据资料说,古时候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所以,一里应该是25户。管理“里”的负责人,唐朝时候叫“里正”,明朝时候叫“里长”,现在应该叫村民组长或者居委会主任。
这里的“里”是名词动用。意思是做邻里、当邻居的意思。“里仁为美”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和有仁德的人做邻居;另一种是居住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总之一句话,“里仁”就是所居住的地方仁者多、好人多、风气好,是住在了“七星文明社区”。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孟母”是孟子的妈妈,是几千年前公认的,最会教育孩子的“模范家长”。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厉害的代表人物,孔子是“至圣先师”,他是“亚圣”,地位仅此于孔子。孟子名珂,所以接下来我们叫他孟轲。孟轲小时候和普通小孩子一样,也不是神童,也很贪玩。他们家最初住在坟场边,经常看到殡葬的场面,于是他们小伙伴就一起模仿着,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一看,跟啥人学啥人,跟着巫婆学跳神,儿子在这样的环境成长,那还怎么能有大的作为?于是,孟母第一次搬家,把家从坟场搬迁到了集市旁边。这样,孟轲就没有小伙伴一起玩埋死人的游戏了。但是,集市里都是做买卖的,卖东西的吆喝声和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一天,孟母发现孟轲开始痴迷和小伙伴模仿买卖东西,就再次决定搬家。这一次他们家搬到学堂周围,相当于搬到了现在的学区房。学堂里书声琅琅,慢慢就吸引了小孟轲,孟轲从此喜欢上了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代大儒。“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个人的一生财富,基本等于他最经常在一起的五个人的平均值。天天和马云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没有几个是靠低保过日子的穷光蛋。能够和任正非同出同入做邻居的,基本也都是小有成就的成功人士。
“里仁为美”,意思是和仁德经常在一起。修身的,常常处在仁的状态,心里装着仁德,言行遵循仁义;交往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都是正人君子和仁人志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孽。家风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家人相处融洽,家和则万事兴。如果工作的时候,工作单位也能风清气正,和和美美像一家人一样,那么上班也就成了享受。身处和谐社会,共享和谐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到处都是仁义,到处都是和平与幸福。生命是宝贵的,人生是短暂的。永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地方。交友处朋友,结婚找对象,找工作买房子……每次做选择的时候,都要睁开智慧的大眼,要和对的人,做对的事,尽可能远离毫无意义的“垃圾人”。
潘金莲的悲剧,很大程度是因为和王婆做了邻居。王婆贪图西门庆的钱财,不知不觉把潘金莲拖下了水,促成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奸情。后来,在武大郎被害的问题上,作为邻居的王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秦朝的宰相李斯本来也是一个希望能青史留名的人。他师从法家创始人荀子学习治国安邦之术,追随千古一帝嬴政,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建立辉煌的大秦帝国。但是在“沙丘之变”中,秦始皇暴死,宦官赵高胁迫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公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皇帝。后来,赵高鼓动秦二世胡亥穷奢极欲,滥杀无辜,硬是折腾得天怒神怨,官逼民反。后来,赵高利用完李斯,然后为了独掌大权就诬陷李斯谋反。李斯被杀,被诛三族,害得家人跟着遭殃。李斯的悲剧,在于他没有选择坚守仁德底线,辜负了秦始皇的信任,错误地选择了和赵高合伙。所交非人,害人害己。诸葛亮在写给刘婵的《前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作为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我见过太多出问题的学生。学生成绩下滑,无怪乎几个原因,有的是家里出了问题,夫妻闹矛盾,闹离婚,孩子受了影响;有的是学生迷上了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越陷越深;有的是沾惹上了早恋不能正确处理,以至于魂不守舍无心学习;还有的交上了坏朋友,和人家讲哥们义气,与人家拉帮结派,吃吃喝喝,心安静不到学习上了。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选择和仁在一起,就是选择和优秀在一起。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你就成为了优秀。选择和平庸在一起,就是选择甘于堕落,随波逐流,久而久之,你也就变成平庸的了。更麻烦的是选择和垃圾人在一起,与坏人为伍,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个不小心,麻烦就来了。
当然,“里仁为美”还有一种境界,就是向阳而生,积极进取,不断挑战新的人生目标。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容易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
曾经,我悠然自得,在伏牛山脚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城逍遥。和周围的人大差不差,上班工作,下班回家,闲来无事,喝杯小酒,周末无事,游山玩水。那是一种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日子。在小城,我是第一个21岁就做校长的人,第一个从农村小学直接到市直重点做校长,第一个获得全国优质课,第一个从一小校长直接做一中校长,第一个出教育专著……
后来,鬼使神差,到北京做了校长。四周一看,能人和高人,精英和英才随处可见。约几个人一桌吃饭,一桌八个人,不是博士就是硕士,随便一个人都是出口成章,口出莲花。人家说英语咱听不懂,人家谈哲学咱也听不全懂。更加要命的是,咱本事不如人家也就算了,勤奋也不如人家。比你牛的人都在奔跑,你有什么资格停下来看风景?
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周围多高人,激励我们奋力攀登;周围多正人,监督我们堂堂正正;周围多贤人,鼓励我们与美同行;周围多义人,温暖我们冬天也不怕寒冷。让我们保持生命的觉醒,选择“里仁为美”,追求人生的美好。
欢迎关注猴哥侃大山,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