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我的草书没人懂就对了,估计再过一百年也没人懂
相关推荐
-
随人作计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
很难想象,黄庭坚这样一个对传统致力如此之深的书法家,其呈现的风格又与传统相距如此之远,可谓得两极之至.实际上,主宰黄庭坚一生书法创作的是他的自我意识,不论是对前人或是同时代的人的书法成就,他总站在自己 ...
-
林散之被评20世纪十大书法家,竟还有人不服?草书复兴由他创造
林散之被誉为当代"草圣",大体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毕竟他在当时受到众多名家的推崇,又受日本人的膜拜. 林散之在20世纪十大书法家评选中,与吴昌硕.康有为.沈尹默.沙孟海等一起入选, ...
-
为什么说:“笔笔中锋”是书法中最大的迷信?!
主讲:一痴,本名周明华,"书法网"总编辑,创始人:"让书法回家·全国公益大行动"总发起人:现为:江西省书法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副院长,北兰亭艺委会委 ...
-
非行非草 人谓 “当时第一”
蔡襄是宋初名臣,为官清正,威望卓著.他性情忠厚,正直,尚信义,学识渊博,诗文粹美.当然成就最高的还是书法,在宋初曾有 "当时第一"的称誉. 蔡襄是宋代少见的一个书法 ...
-
林散之草书《李白草书歌行手卷》 | 金陵四家研究 | 学术动态 | 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
林老散翁之草书<李白草书歌行手卷>是先生上世纪七十年代书法精品的代表作.林老在七十年代初期曾在同一种纸上写过多卷此一内容的手卷. 林筱之先生藏有长近五米的大字本手卷,每行二至四字不等.林昌 ...
-
UC头条:林散之和于右任都是草圣, 1个擅枯笔, 1个碑味浓, 谁的草书更好?
谈起当代草书名家,林散之和于右任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二位都是凭借一手高妙的草书著称,都享有"草圣"的美誉.虽然同为"草圣",可是二人在个人风格却差异明显,一个将& ...
-
林散之:我的草书,没人懂就对了,估计再过100年也没人懂
这句话放于书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字不单单是在于形,更在于横竖撇捺折之间的气势与精神力量.林散之先生的作品应是有如此造诣的,尽管人们对他的草书作品评价有褒有贬,但书法作品从来就不是一句好或坏能说清的. 漂 ...
-
林散之丈二草书横幅赏析
林散之八十三岁时所作论书诗云:"自攫神奇人画图,居心末肯作凡夫.希贤 希圣希今方,无我无人无主权.一种虚灵求不昧,几番妙相悟真如.浑然天趣留多少,草绿山中认苾刍."这也是他的书法进 ...
-
人走了,就别再留了;情没了,就别回味了。慢慢的都会远,渐渐的都会淡。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有哲理的话] 往直前精神可佳,但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就会南辕北辙,或走入死胡同,永远没有回头之日.走走停停,养精蓄锐,遇到险滩转个弯,碰到风暴避避险,整装待 ...
-
书法大师林散之:我的草书,没人懂就对了,估计再过百年也没人懂
艺术作品究竟是曲高和寡还是下里巴人,这一直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曲高和寡.下里巴人都同样重要,我们既需要高雅的艺术作品,也同样需要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娱作品. 二者其实并不存在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但 ...
-
在林散之七十四岁时,《人民中国》日文版于1月刊发“中国现代书法特辑”,林散之的草书作品伟人词《清平乐·会昌》排在醒目的位置。日本人看到后大为感叹,他们认为林散之的作品惊为天人,从此林散之名声大噪
艺术作品究竟是曲高和寡还是下里巴人,这一直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曲高和寡.下里巴人都同样重要,我们既需要高雅的艺术作品,也同样需要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娱作品. 大图模式二者其实并不存在什么不可调和的 ...
-
林散之 草书欣赏
林散之 草书欣赏
-
林散之83岁高龄,其巨幅草书将枯笔发挥到了极致
陈天哲2019-01-13 13:09:29 提要,为了对比出林散之先生的这一幅枯笔作品,文章前发了几幅润笔(相对比较)作品,然后标注:林散之先生在这幅作品中将枯笔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一字枯,几字枯,一 ...
-
沈鹏:林散之83岁巨幅草书将枯笔发挥到了极致
沈鹏:林散之83岁巨幅草书将枯笔发挥到了极致 愙斋书法2019-10-23 09:22:07 林散之先生在这幅作品中将枯笔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一字枯,几字枯,一行枯,通篇枯.字字活力无限,个个灵气十足. ...
-
林散之草书唐诗,率意挥洒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