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读董桥

(0)

相关推荐

  • 胡洪侠| 理想还在吗?信心还有吗?

    读<文林回想录>,我特意翻出北京三联版<乡愁的理念>重读.两书的出版时间相隔三十年,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这样的对照阅读和单独阅读其中一本的感觉大不一样:毕竟有几十年间的风云变 ...

  • 【签约作家】崔斌|​​读,在董桥和李锡文之间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读,在董桥和李锡文之间 --闲说<澎湃的文化光影> 前几日在烟台,我近距离见识了大清水师从德国购进的克虏伯大炮,有着世界第一的十公里的射程,放 ...

  • 有空,就读书吧

    这段时间读书极少了,每天除了抱璁儿看晴晴,有空就看手机新闻,关注疫情的新闻,大多是好消息.各个地方保持零多少天,哪个地方又康复了多少人,铺地盖地的好消息,春天真回来了,就算迟点,总算能回来. 前天下午 ...

  • 金星:“掉书袋”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里边的其乐融融与浓郁雅兴是很使人神往的,但再好的文章,也总会有人数落出许多的不是来.比如最近就有人揶揄董桥的文章"何止是掉书袋,简直通篇尽是 ...

  • 学英语,不需要讲太多道理

    是的,看我的朋友圈也能学英文#10 以下是我在朋友圈/微博上发过的一些心得感悟,写给自己也分享给你. 1.  学英语,要少动脑筋少讲道理 金克木先生在<书读完了>中回顾了自己教英语的经历. ...

  • 胡洪侠|董桥:扉页上的深情文字

    一 ​ ​ 不知是谁,有此本事,上天入地,又找出一本董桥先生早期文集<双城杂笔>.此人偏偏又能疫中谋得和董先生一聚,持此旧册,索题新跋.董先生赌物思人,想起不久前去世的老朋友戴天,于是提笔 ...

  • 爱书人的“书”之见解

    所感 爱书人的"书"之见解 阅读<似是故书来>,就像在和那些书写的作者对话,听他们讲述他们和书的故事,对于自己生活与书的关系的理解,这样的对话让人感到温暖且惬意.读他们 ...

  • 读董桥末代旧王孙再看溥心畬文人画正脉

    当年宋美龄想拜先生. 末代旧王孙溥心畬说,不管是谁拜师磕3个头是必须的. 另一个版本是说以愧对前清先祖为由,拒绝了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拜师习艺邀约.溥心畬在学艺之路上没有拜师,恭王府收藏晋唐宋元各朝代的名 ...

  • 夜读丨董桥:《南山雨》

    夜 读 每一本打开的书 都是漫漫长夜 文丨董桥 三四十年前我带着家小来香港谋生,白天做两份兼差的工作,晚上给报纸杂志写稿翻译,三口生计勉强应付,偶然碰到意外支出,变卖细软的落难举措还是有的. 这样熬了 ...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6)——连坂桥、上董桥、栖云桥

    由林桥出林浦村,西南方向即为邻村连坂村.连坂村东.甘泉山麓有一单孔平梁桥,名曰"连坂桥". X 2007年初次寻访连坂桥时,是从连坂村中穿过一大片菜园到达桥之西首的.虽然略显荒凉, ...

  • 人到中年读杜牧晚年的诗,短短4句写尽一生的心态转变,太豁达了

    说到诗人杜牧,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作为晚唐时期最为出名的一位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我们都在熟悉不过了,他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经典佳作,而且他的诗歌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有一些诗篇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雄心壮志 ...

  • 董桥:文字是肉做的

    我喜欢观察古今中外带有文化趣味的情事,领会个中寓意,然后回过头来斟酌眼前的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牵出来的语文课题. 于是,这本书中所收的这些小品,正是我的一点观察.一点领会:走笔之时,往往动了真情,有笑 ...

  • 胡洪侠|董桥《文林回想录》

    疫情不仅减损人情交往,也耽误书缘缔结.一国之内,因为有诸多电商平台助力,喜欢的书还可以照买不误:一涉境外,麻烦比天大,检疫防疫之严,海关有如"鬼门关.我当然支持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 ...

  • 这边山野那边城——我读董华的《十里不同乡》

    肖复兴说董华的记性好,一点不假.董华不忘赵金九跟他念叨的那句话:"文学写什么?写记忆!这是老舍在济南时讲过的."在<十里不同乡>这部散文集里,董华写了他的乡野童年,他的 ...

  • 谐趣殿|董桥:字缘

    好几年前我编<明报月刊>的时候,有一天在台湾报上读到台静农先生写的<伤逝>,十分喜爱,写信请他准许我转载.台先生回信说,<大成>的沈苇窗先生早已经来电要转载那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