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的常见经验
口腔溃疡时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损伤,以舌或口腔黏膜的唇、颊、软腭、齿龈等处的黏膜多见,单个或多个发生,大小不等,其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覆盖假膜,中央凹陷,边缘清楚,周围黏膜红肿,溃疡处疼痛明显。故有人把口腔溃疡的特点总结为反复发作,不定位,局部表现为“红、、黄、凹、痛”
口腔溃疡的病因不清
与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精神因素,遗传因素有关,其他如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亦有关系。
以上一种或多种因素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和衰退而发生口腔溃疡。因西医的治疗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所以寻求中医中药的治疗十分必要。

二 、 历代医家论述
《素问·气厥论》曰:“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
《医宗金鉴》:“口糜阴虚阳火成,膀胱湿水溢脾经。湿与热瘀熏胃口,满口糜烂色红疼”
清·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脏腑积热则口糜,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心热亦口糜,疮口色红,肺热亦口糜,疮口色白,膀胱移热于小肠,亦,口糜,心脾有热亦口糜,三焦火盛亦口糜,中焦气虚,虚火上泛,亦口糜,阴虚火旺,亦口糜”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1.心火炽盛:
口糜肿痛较甚,口角生疮,夜难安卧,小便涩痛,舌红,脉数。
治法:清泻心火。方药:导赤散合六一散(生地、甘草、木通、 竹叶、滑石)。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或学习参考,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本文来作者西湖虫二,首发于虫二笔记,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