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出来的“卡奴”
刷出来的“卡奴”
“卡奴”,顾名思义就是银行卡的奴隶。说起自己从月月精光到负债累累的过程,每个“卡奴”都有一部血泪史。
下面来举个成为卡奴的例子“我有三张信用卡,透支额度分别为4000 元、5000 元和8000元。“一开始一张卡就够了,可因为谈恋爱,需要钱,这张卡不得不经常透支……”,透支后,一时手头紧张,没能及时还款,在“高人”的指点下,又办了张卡,用这张卡透支还钱,总算解了燃眉之急。可卡透支总是要还的,没办法,又办了第三张卡。“现在我是拆东墙补西墙,为卡打工了”。
这样的困境并非个案,指点他的“高人”也同样过着为卡打工的日子。在信用卡消费蓬勃发展的当下,周围的“卡奴”数目虽然不是很多,但不经意间,越来越多的“卡奴”开始在我们身边出现。
另一种是,每当外出消费时,总是先问商家:“能否刷卡?”得到肯定答复后,才刷卡消费。这样做的一个动力就是:刷卡能积分,而积分就能换来礼品,我是在为积分而刷卡。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吸引客户办卡、刺激客户刷卡消费,很多银行在推销信用卡时,都推出“积分兑换礼物”的活动。兑换的物品很诱人,不仅有钱包、化妆品等日常用品,甚至还有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品。因此,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变成了“积分一族”:为了积分兑换礼品,她们刻意甚至盲目地刷卡消费,买什么东西不重要,买的东西贵贱不重要,重要的是卡上的积分又朝着预期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刷卡不用付现金,这就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刷的不是自己的钱。”这样的心态让很多持卡的年轻人在潇洒地刷卡时经常“刷爆”。每月收到信用卡账单的日子成了“喜刷刷”一族最痛苦的事。某女士刚参加工作一年“卡套卡”形成了循环透支,由于透支过多,无法在免息期内还清,每个月还要负担高额的利息。每到还款的最后截止日,她就为自己之前的过度消费“痛不欲生”。最后,还是父母出面帮助她还清了欠银行的两万多元债务。为此,那位小姐十分内疚,她说,上大学时就已经花了父母的近十万元钱,如今上班了,不仅不能向父母交钱,还要连累他们帮助自己还债。“都是信用卡把我勾的!”她这样抱怨。
盲目透支造成财务危机
“卡奴”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持卡人自控能力差、理财能力差、消费不够理性有关。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持卡人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收入,以为自己未来几十年中收入都会维持在同样的水平,殊不知事实远非如此。一旦持卡人收入减少,不能支付已经提前消费掉的支出,必然会出现财务困境,沦为“卡奴”。
然而,“卡奴”悲剧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更大的信用卡危机。信用卡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透支,盲目透支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财务危机。
银行卡犯罪呈现出五大特点: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包括一人向多家银行申领信用卡,虚构、伪造企业名称或注册空壳企业办信用卡,使用他人身份证骗领信用卡后恶意透支;办卡、养卡活动已成产业化、公开化趋势,并与伪卡诈骗、恶意透支等犯罪相交织;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犯罪渐趋增多;互联网成为银行卡犯罪滋生的温床;境外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活动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