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案简介:
程某,男,56岁,务工;素健少病,但得糖尿病和高血压病近10年。偶治。总体血糖(空腹波动在6.8-8.0)、血压逐增(最高165/100mmHg)。
一诊:2011年6月11日
“三多一少”三个月,且头晕头麻,腰酸腿软,“四力”锐降。刻诊:空腹血糖9.3,血压160/95mmHg。余无异常。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稍数尺沉。予白虎加人参汤加味:生石膏80(先煎) 知母20 生地黄30 山药30 太子参15 灸甘草10 丹参20 葛根30 天花粉30:10剂,服15天,早晚服水煎剂,中午按说明服杞菊地黄丸。同时反复强调必须全程注意生活方式调摄。
二诊:2011年6月25日
“三多”减轻,空腹血糖6.9,但血压150/90,仍头昏,“四力”仍差,舌脉同上。上方合麦味地黄丸:去太子参;加山萸肉15 五味子5 茯苓10 花旗参15(另炖兑服) 麦冬20 龟甲10(先煎);减生石膏45 知母15:14剂,服21天,中午服杞菊地黄丸。
三诊:2011年7月10日
“三多”和头昏消失,“四力”增,体重增加1公斤。血糖6.1,血压135/85mmHg。舌稍暗红苔薄润,脉弦细尺弱。仍遵上方:生石膏30(先煎)知母10 生地黄30 山药30 山萸肉10 茯苓10 丹参20 葛根30 天花粉30 麦冬10 鬼羽箭10 生晒参15(另煎兑服)生黄芪30 地骨皮10。14剂,服21天,中午服杞菊地黄丸。同年9月初信息:结合全程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摄,“三多一少”未再,糖压维持正常,“四力”尚可,体重再增1公斤。嘱晨服生脉和参芪口服液,晚上服杞菊地黄丸。并继续注重生活调摄,随访二年,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一直控制在安全值范围之内。
1、舌红苔黄不腻、不厚、不浊即是气热单纯气热:清化无形燥热主要指清阳明无形气热,在《伤寒论》主要是阳明无形气热亢盛的白虎汤证。这种气热没有夹湿,判断夹湿的标准主要有:苔黄腻、便溏粘滞、或小便混浊,或带黄稠浊等湿热蕴结之症状。因此,只要舌苔不黄腻、黄浊、黄厚,主要应用清气的石膏、知母、天花粉等药,而诸如黄连、黄芩等苦寒清化或苍术、半夏等苦温燥湿之药,概不宜应用。本案正是无形阳明气热,故用白虎汤。
2、为什么用白虎加人参而不是白虎汤?白虎汤的“五大一黄”是后人总结出来的。仲景用的是白虎加人参汤。即《金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和《伤寒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条),以及“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73条)。《黄帝内经》说“壮火食气”、“壮火之气衰”,只要阳明气热亢盛,不仅伤津而且伤气,导致气阴两伤气。气阴两虚的病理基础,也是阴虚燥热的前凑,而且火越重越久气虚也越明显。因此,大清气热的同时,必须同时益气生津。
人参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气充而生津,本身就是益气以生津之品。但由于本案气热太盛,故先甘凉的太子参和花旗参。临床上,纯然的无形燥热几乎没有,有的是阳明燥热夹太阴气阴两伤,因此治糖尿病消渴,用白虎汤必须要加人参汤。
3、为什么二诊起要合用地黄丸?不仅因为病人年过五旬,而且因为其所表现的平时怕热喜凉、口干、舌红、苔黄等一系列素体阴虚“阳盛”体质,正是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基础。中医治病,不仅要看到人生病的,更要看到生病的人。用方不仅仅是对证之方,更是合人之方,尤其在治疗无症可辨的“三高”时,因体用方尤为重要。本案正是基于对病人阴虚体质的判断,故二诊起合用麦味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
4、掌握初起用方剂量和加减:按原方比例,地黄、石膏、山药要重用,其中,山药重是双担白虎汤和地黄丸之重任,不重不足以抵挡石膏之寒和地黄之滋。5、尽早加活血化瘀药:阴虚则血稠,气虚则血滞。瘀血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只要“三多一少”症状起效,即应跟紧加用。丹参、鬼箭羽、葛根是常用之药。6、防治糖尿病必须建立在合理的生活方式上:《黄帝内经》从肥贵人、脾瘅、消瘅(消渴)三个层面论述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第一个层面:病因是肥美人,过食膏梁厚味,糖尿病的危险人群:数食甘美的代谢性综合症阶段,即《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与《素问·通评虚实论》:“消瘅……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和《素问·腹中论》:“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含意相同。第二层面:脾瘅的主要病机在太阴脾虚,糖尿病将病未病阶段。相当于糖尿病血糖损害或早期阶段。如《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灵枢,本脏篇》“脾脆……善病消渴”;《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饥”;而脾瘅的治疗,在于祛除有余之湿浊,所谓“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临床上治疗,空腹血糖界于6.0-7.0之间的血糖损害阶段的尤其是壮年糖尿病“后备军”的人来说,化痰浊、化瘀血、通腑实等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第三层面:消渴病,糖尿病的已病阶段。《内经》命之为“消瘅”。这方面的论述则更为丰富。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胃脉……瘅成为消中”和《灵枢·师传》:“夫中热、消瘅则便寒……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谈的是消瘅的病机是阳明胃热,即《黄帝内经》所说“二阳结谓之消”。说明糖尿病之初,只要口渴特征明显,其病机重点在阳明胃热有余。而针对这种消渴,《景岳全书·三消干渴》“果为实火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来看,第一个层面是一级预防,防止沾上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第二层面是二级预防,防止会得糖尿病;第三层面是三级预防,防止糖尿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都需要建立在合理的生活方式基础上。包括合理膳食、有效运动和心宽睡足。所指“合理膳食”可概括为“二低二高二适二不”:即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高微量元素;适量吃淀粉类食物、适量吃优质蛋白类食物;不抽烟、不饮酒。这是从源头上遏止和逆转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坚强保证。即便是第三级预防,其重要性不亚于辨证论治。本案至所以能取得效果,离不开病人的全程坚持生活方式的调摄,尤其在三诊之后的二年之中,血糖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升高,功在病人自己的生活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