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白酒,地产

来源:望京博格投基

1

亲情的考验

今年 6 月份的时候,我听说我表弟也开始买基金了。我就问他你买的什么基金,他说他不懂,就是看支付宝推荐,就一次性分别买入了白酒和消费。

我一听,你这是追高啊!不如跟我一起买点地产和港股平衡一下吧,还可以越跌越买。

我还认真的跟他传道授业,说你无论买任何基金,都要保证至少拿一年以上,最好是 3-5 年再说,不要频繁交易。

我表弟真的很信任我,老老实实的买了地产和港股。

从 6 月拿到现在,从一个稳健的成长组合,变成了一个稳健的均衡组合。

真的很均衡。

这漫长的数月里,我亲爱的弟弟居然一次都没主动问过我 地惨 要怎么办,我也只是很惭愧只是跟他说了一下,保持好仓位,加到一定比例就不要再动了。他说,好。

昨天晚上我鼓起勇气,主动跟我弟又聊了一下地产,以及我最近以来对仓位把控的思考。没想到我弟的回复令我很意外。

我弟的心态给我上了一课,这心态觉悟,不赚钱都难!同时也为自己留下感动的泪水.....

在此,我也很真诚的说,我亲爱的弟弟,如果你不幸看到这篇文章,姐姐我真的不是不想你赚钱......以及,感谢你对我们亲情的信任!

2

白酒,地产和持仓

话说回来,我最近看了一些文章让我对今年买入地产的惨烈,白酒的兴旺以及仓位把控有了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某知名基金经理是以爱喝白酒出名,在他第一次重仓茅台之后,茅台就下跌了 30%,那时候茅台深陷塑化剂的风波,以及八项规定的反腐风暴,身陷囹圄。但是他继续加仓,为什么呢?

一是他对公司有深入的调研,认为茅台当时的问题只是需求测的断崖,但供给侧端却有很高的壁垒,无人替代。

二,他的选股里公司的行业,周期的相关性都较低,可以保证不同的花可以在不同的周期开放。

第三,他坚守自己的能力圈,鲜少追逐板块的热点,所以即使在某几年市场风格与他不一致的时候,他都是排名靠后,但依然不影响他长期业绩的优秀。

他是他自己能力圈里的偏执狂。

地产从买入到现在跌了差不多有 10 个点,但当初买入的逻辑到现在有变化么?我认为是没有的。虽然买入地产和白酒的逻辑肯定不同,不是赌它的成长性,只是想买一个低估修复。但目前逻辑没变,还是先坚守吧,至于未来是什么结果,交给未来吧。

同时,我想我能拿住的另外一个原因,除了买入逻辑没有变化之外,是我没有全仓地产,我组合里还有不同的花在开放,地产只是其中的一个花骨朵而已。如果我真的 all in 了地产,我可能心态早就失衡了。

对于持仓分散的重要性,我在最近关注的一个大 V 里体会更深。他这几年上杠杆 all in 了一揽子估值便宜的银行,结果大家应该也能猜到了。他自己说他这几年什么都不干,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潜心研究银行,但是快失去信仰了。很多人冷嘲热讽,我心里只觉得很不容易,从后视镜来说,这可能是陷入了种低估值的陷阱。但我更多的感受是,连做行业深入研究的大 V 都不能保证对某个行业做到判断正确,我们普通人又怎么能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呢?

博格经常说,无论你多少看好一个行业,也不能全仓,否则容易心态失衡。

最近地产持续下跌,我也没再加仓了,拿着花骨朵也可以有一份等待开花的期待。另外,我打算逐步提高我其他行业的占比来平滑地产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无需拿自己持仓里最差的和全市场最好的去比较,又或者拿自己最好的去和全市场最差的去对比,我觉得这都没有意义。生活也若此,也许人和人走的路不一样,但期望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