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49:严嵩为什么说自己没有遵旨去钦天监问不刮风的事?
相关推荐
-
大明王朝:胡宗宪,为何不愿背叛严嵩?有这样的老师,谁也不愿
沈一石的账册被送往京城后,嘉靖皇帝"倒严"的想法更甚,但"倒严"就会牵扯时任"浙直总督",正于东南抵抗倭寇的胡宗宪,所以,嘉靖皇帝需要试探一 ...
-
大明王朝:三只老狐狸对决——吕芳请严嵩、徐阶喝酒,你看懂了吗
何茂才凡事都往"上面"扯,而且海瑞还都"记录在案"了:"毁堤淹田"的命令来自严世蕃,"严党"的罪证确凿了! 谭纶审出了个 ...
-
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处理“浙江贪墨案”,严嵩笑了,徐阶哭了
审讯过杨金水以后,嘉靖皇帝明确了杨金水"疯了"的事实,这就等于明确了他对"浙江贪墨案"的态度--行了,不能再继续了,审到杨金水就行了.于是,三方大佬开始逐渐回归 ...
-
大明王朝:严嵩是人精,嘉靖是什么?抽空都能管好朝廷的“妖怪”
我们先来看下严嵩自己的解释: "天象非臣子可以妄议.皇上是天子,事关天象,只有皇上可以召钦天监亲自问." 既然明知道"天象非臣子可以妄议",嘉靖皇帝当时下令的时 ...
-
大明王朝:嘉靖训严世蕃,吕芳就趁机进攻严世蕃?你可能误会了
嘉靖皇帝故意不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紧张气氛,给严嵩父子造成压力.这是审讯的惯用手段,更是嘉靖皇帝树立权威的常用办法.让你猜不到,让你看不透,你才会敬畏,才能老实. 而吕芳给出这句话以后,嘉靖皇帝明 ...
-
大明王朝:胡宗宪为何不向嘉靖揭露“毁堤淹田”的真相?这才叫“顾全大局”
"改稻为桑"推行过程中,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因为浙江发生了水灾而建议朝廷延缓"改稻为桑"的推行,并将水灾的成因归结到了"河道失修 ...
-
大明王朝:严嵩疯狂试探徐阶,这段缜密的对话,看懂胜读十年书
大明王朝:严嵩疯狂试探徐阶,这段缜密的对话,看懂胜读十年书
-
大明王朝:严嵩大势已去,为什么点名要带着六心居酱菜见嘉靖帝?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48篇文章) 随着嘉靖帝一声令下,把持朝政达二十年之久的严党,毫无招架之力,顷刻倒台. 这也正应了当初严嵩对严世蕃说过的那一句话: "我大明朝只 ...
-
大明王朝:严嵩到底哪点比严世蕃强,为什么最终结局截然不同?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47篇文章) 在<大明王朝1566>中,严党最终在嘉靖帝的授意下倒台,只是严世蕃被杀,严嵩却得以保全. 在<明史·严嵩传>中,严嵩 ...
-
大明王朝:严嵩为什么不向裕王靠拢,他是想,但不能!
在<大明王朝1566>中,严党的最终灭亡,其导火索就是严嵩指出了张三丰血经有假,嘉靖帝大呼"欺天了". 这个"欺"字意义深广,既可以理解成裕王的欺骗 ...
-
大明王朝:严嵩的杀手锏,杀人、治人、罢人,都比不上会用人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21篇文章) 因为海瑞的一份供词,导致朝廷主要人物大调整,吕芳被派去修吉壤,徐阶被关在内阁值房,严嵩被困在家中,只有一个陈洪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玩了新官上 ...
-
大明王朝:陈洪到裕王府宣旨被打,为什么不敢如实汇报嘉靖帝?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53篇文章) 前面提到嘉靖帝感受到自己皇权受到挑战,于是派出了陈洪前往裕王府宣旨,内容有二: 一是让裕王抄写海瑞在六必居题写的字,然后盖章挂到六必居店铺上 ...
-
大明王朝:这才叫“神仙打架”——严嵩和徐阶的首次正面对决
史书记载,嘉靖帝数十年炼道修玄,常命大学士严嵩.徐阶等撰写青词,焚祭上苍,二人所撰青词深惬圣意,时人呼二人"青词宰相".殊不知,多少军国大事,几许君意臣心,都在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