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湿温”那么难治?
相关推荐
-
身体虚出冷汗怎么调理
身体虚出冷汗是中医的阳虚自汗. 所谓阳虚自汗,常常是由于白天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常常会合并有神疲乏力(总是提不起精神).气短懒言(说话的声音比较小,或者是懒得说话),或者是畏寒肢冷(很怕冷,到空 ...
-
70讲 《外感温热篇》第九条(2)
70讲 <外感温热篇>第九条(2) 1.湿热病治疗宜忌 ①阳虚阴盛体质--顾护阳气 ②阴虚火旺体质--顾护津液 ③素有湿蕴体质 余医案中,凡先治血分,后治气分者,皆伏气病也,虽未点 ...
-
九味羌活汤,号称「冬可治寒, 夏可治热, 春可治温, 秋可治湿」
本 期 导 读 张元素方九味羌活汤被誉为「四时感冒良方」,药店里也能买到「九味羌活丸」中成药.经常被用来治疗感冒.湿气重.落枕等症. 九味羌活汤是张元素的方子,出自<此事难知>,这本书是王 ...
-
舌苔黄腻: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治宣清热,化湿,祛痰。另外,辨黄腻苔;尚应注意结合舌质合参。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
舌苔黄腻 :https://baike.so.com/doc/5684208-5896889.html?所属类别 :其他舌苔黄腻在中医诊断中被称为黄腻苔,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如黄色粉末调 ...
-
湿难治?那就学傅山治湿8法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傅山辨证,以脏腑气血并结合冲任为中心,尤其着重于肝.脾.肾三脏,在治法上除强调补气血.健脾胃.益肝肾作用外,亦很重视治湿法在临床的运用.所创制的方剂 ...
-
丁甘仁:六经辨治湿温(妥妥的干货!)
丁甘仁,名泽周,为清末民初孟河四大名医之一.其临证时能融合伤寒. 温病两大学说,化经方.时方于一炉.在治疗温热病时,也常常将伤寒的治疗法则贯穿其中. 我们在学习丁甘仁医案时,确感其运用六经辨治湿温病特 ...
-
麻杏苡甘汤治湿温发热三案 – 经方派
时值夏至节气,天气闷热,闽南地区环境潮湿,近日门诊多见湿热患者,发热以全身酸重为主,今选取三个案例,与各位分享. 案一: W某,女,31岁,2020年6月16日初诊. 主诉:发热1天. 现病史:发热波 ...
-
柴胡三仁汤治湿温咳嗽案 – 经方派
患者H某,男,7岁,2020年1月26号网诊,以"咳嗽一天"为主诉 症见:咳嗽频繁,咳声紧,喉间有痰,发热(37.8℃),汗出,纳差欲呕,全身乏力,四肢倦怠,精神不振,欲寐,头痛以 ...
-
吴佩衡讲伤寒 | 脾湿胃寒或许没那么难治
太阴者,阴之极大者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土寄居于四季之月,而旺于长夏.盖天地只以水火二气化生万物,长夏之时,水火相交,蒸而为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
-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先看一伤寒讲稿的注解.对比下面的注解,详细病理,一目了然. 附一:简述,伤寒有五 一,五十八难: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前伤寒为伤寒 ...
-
UC头条:这张方子号称「冬可治寒, 夏可治热, 春可治温, 秋可治湿」
本 期 导 读 张元素方九味羌活汤被誉为「四时感冒良方」,药店里也能买到「九味羌活丸」中成药.经常被用来治疗感冒.湿气重.落枕等症. 九味羌活汤是张元素的方子,出自<此事难知>,这本书是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