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 | 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不学无术,何以为师?

(0)

相关推荐

  • 刘世南:我与钱锺书先生的书信交往

    年少钦佩钱锺书先生 早在一九四八年,我在江西遂川县中教高中国文和初中历史.同事中有一位叫王先荣的,是遂川本地人,曾在浙江大学学化学,爱写新诗,笔名王田,他和朋友们办了一个诗刊.那时我们刚二十出头,因为 ...

  • 【福建】张政骄《我们复课啦》指导老师:林丽娴

    我们复课啦 南门学校四年级 张政骄 今天是10月18日星期一,也是我们受疫情影响停课后小学部复学第一天.真是兴奋,我再也不用隔着屏幕上课了! 早晨,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穿着我的校服,戴上红领巾,背上 ...

  • “你现在就可以死了!”

    昨晚和一位同事谈起大学教师应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追求,我举了一个亲历的有趣故事:2019年2月16日,得意弟子.保定学院历史系(今文物与博物馆学院)07级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学生张林杰,手捧他编著出版的&l ...

  • 孙南邨|峄县石榴园题咏

           30年了!确切地说是1991年6月6日,那正是枣花飘香.石榴花盛开的时候,我与一位同事到峄城区公干,返回时路经峄县石榴园,顺便到园内看看景致,没想到在这里竟然有一次难得的奇遇,至今回想起 ...

  • 我所认识的杜先生

    杜泽逊教授我只见过一面,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年夏天,大概就是现在初夏这样的季节,我回济南看老师.我的恩师程远芬教授在信息里发来了家庭住址,我下午提早半个小时找到地址(现在想来没有按约定时间到 ...

  • 《论语·述而篇第2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面貌?

    7·2  子曰:"默而识(音zhì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识:读四声,记住.厌:厌烦.满足.诲:教育,引导.倦:疲倦.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孔子这句话的 ...

  • 札记第二太行八陉 李零《大地文章》

    太行八陉xínɡ "中国北方有三条线:35°线是王都线,从宝鸡,到岐山,到咸阳,到西安,到洛阳,到偃yǎn师,到郑州,到开封,一线排开,全是古都:38°线是华夏御北的第一道防线,石家庄.太原 ...

  • 李零:诗与酒

    --从清华楚简<耆夜>和北大秦简<酒令>想起的 李零 从前,我根本不沾烟酒,就连插队,也不抽不喝.我记得,离北京前,同学在颐和园聚会,他们全醉了,有痛哭流涕的,有咧嘴傻笑的,有 ...

  • 李零:《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

    <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我想把来龙去脉讲一下. 现在,市面上讲<周易>的书真是铺天盖地,热心的读者也人山人海.我不想重复各种老生常谈.胡吹神侃,说此书最最符合科学,处处蕴含哲理 ...

  • 李零:什么是中国(深度雄文!)

    来源|三联书店三联书情,据李零教授演讲实录整理 中国古代看山水的时候,有一种"阴阳"的概念.我们看这张世界地图,注意一下中国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位置.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的旧大陆(整 ...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周易》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

    <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我想把来龙去脉讲一下. 现在,市面上讲<周易>的书真是铺天盖地,热心的读者也人山人海.我不想重复各种老生常谈.胡吹神侃,说此书最最符合科学,处处蕴含哲理 ...

  • 全文 | 李零:说晋楚争霸

    编者按 最近,李零老师先后为湖南省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院两个大展,写出介绍文章.前者名为<东方既白--写给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已于今年3月在活字文化全文发表.这次,我们刊发与山西省博物院大 ...

  • 李零:重归古典

    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点文末"阅读原文",可访问李零专栏. 我们的经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不是五经,不是九经,不是四书五经,不是十三经,而是现代人眼中 ...

  • 李零:重归古典 ——兼说冯、胡异同

    一 我们的经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不是五经,不是九经,不是四书五经,不是十三经,而是现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书. 我向读者推荐四本书:<论语>.<老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