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钱树与厌胜钱关系考

近日有幸拜读刘春声先生编写的《中国钱币大词典·厌胜钱编》一书,对书中小巧精美的两汉时期厌胜钱颇感兴趣。仔细品味,突然发现两汉时期厌胜钱中有不少构型在介绍有关东汉三国陪葬明器摇钱树的文章中曾经见过。将两者对比分析,才发现在两汉时,士人佩戴把玩的小小厌胜钱与流行于四川盆地的陪葬明器摇钱树部分构型颇为相似,不可简单谓之巧合。以下,笔者对其相似性做一点分析,其中包含有对“五利后”铭文钱的一点浅见,文章颇有不足,还望指正。

据现今考古学证实,摇钱树是东汉到三国时期,中国西南、西北地区流行的一种陪葬明器,主要出土于成都平原附近(甘肃钱币博物馆馆藏摇钱树)。

厌胜钱的历史和流行范围相较于摇钱树则是更为宽泛,自商周时期就出现了为陪葬专门制作的冥币,到汉代厌胜钱广泛流行①,并直至近代,其流行地域也几乎包含了整个中国。东汉三国时期,摇钱树与厌胜钱的相似性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含有四个方面。一是钱面文字;二是钱币图案,三是表达的思想寓意;四是制作材质。下面,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目前出土的大多数摇钱树,其树身钱币上没有文字,仅仅是一个方孔圆形钱币造型,但也有少量的摇钱树钱币上有文字,文字主要为“铢”、“半两”等,极少数的钱币文字比较奇特,出现了“五利后”、“五五”、“千万”等。在同一时期,厌胜钱处于其发展的萌芽阶段,与流通货币较为相似,绝大多数的钱面上标有当时流通货币的文字,如“五铢”、“泉货”、“大泉五十”等。少数厌胜钱脱离了“钱文钱”的模式,出现了钱文如“长生有子”、“乐无事宜酒食”等 “吉语钱”。由此可见,摇钱树树身钱币钱文的发展与同时期厌胜钱钱文的发展处于同一水平。

其中摇钱树树身铭文“五利后”钱币,现出土多枚,其穿一侧是“利后”二字,另一侧是“五”字,有学者认为“五利后”是有利于后人的意思,②但“后”、“後”字义相去悬殊以“后”代“後”这种写法在古书中极为罕见③,不可能每枚“五利后”都以“后”代“後”;进而有钱币学者认为“五利后”是有利于帝后之意。④在近来出版的《中国钱币大词典·厌胜钱编》中,有一枚相传出土于四川省汶川县的两汉时期厌胜钱,其钱币造型和钱文与摇钱树“五利后”钱十分相似,钱背穿左为“利后”二字,穿右为“利王”二字,“后”与“王”字相对。⑤由此,可以认为,摇钱树树身钱文 “五利后”中的“后”字为“王后”之意。

(转引自《中国钱币大词典·厌胜钱编》)

至于钱文上所指的具体是哪位“王后”,由于两汉时期各地民间风俗繁杂且各地差异极大,故现在还难以考证。但由此能见,摇钱树的钱文与厌胜钱的钱文有一定的关联性。

其次,在两汉时期的厌胜钱上,有很多象征性的图案,如带钩、三星、七星等造型。这些造型有不少也在摇钱树树身钱币上出现。如成都青白江区出土的摇钱树和绵阳石塘乡出土的摇钱树,其树枝钱币上有带钩、三星和七星造型。

(转引自《汉魏摇钱树初步研究》)⑥

其中的带钩造型,寓意着祈福、祈财、增寿、保佑平安等,厌胜钱使用带钩造型,主要是在新莽和东汉时期⑦,这与摇钱树钱币上带钩出现的东汉三国时期基本接近。而作为陪葬明器的摇钱树,其钱币上有带钩造型也能印证在当时却有不少的带钩造型厌胜钱专门用于陪葬。摇钱树树身钱币和汉代厌胜钱上出现的七星、三星图案指代的是北斗七星和参宿三星,北斗星主管生杀,也是天国仙境的符号和通天升仙的法门⑧,参宿三星借喻福禄寿或三公,这些星图均反映了对权力、财富、长生的渴求。⑨依据当时民间事死如事生的习俗,摇钱树上出现带钩、三星、七星等造型一方面能保佑逝者在世的亲属多福多寿,另一方面使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中也能多福少难,永保富贵。这与当时厌胜钱上的带钩、三星、七星等造型功效完全一致。只不过厌胜钱除了可以用于陪葬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佩戴到身上,从而保佑佩戴者。

再次,厌胜钱上不少文字化、抽象化的内容在摇钱树上则脱离了钱币,直接在钱树枝干上以具体画作(平地起阳线纹)表现,如不少两汉厌胜钱上有“西王母”三字,或有象征西王母的抽象图案“华胜”,以借喻渴求长生。⑩在摇钱树上,头戴华胜、身坐龙虎座、旁有玉兔、蟾蜍的西王母则是直接被镂空透雕在树枝上。[11]一些东汉厌胜钱上有佛教“卍”符号,“卍”在古印度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者火的象征,大乘佛教认为它是出现在释迦摩尼胸口的瑞相[12],这种佛教元素在摇钱树上则直接以佛陀造像表现出来,由此也能反映出当时摇钱树上佛教造像并不简单的是将刚刚西传而来的佛陀充作中国传统鬼神用以厌胜的“神佛模式”,而是有一定的佛教内涵的造像。此外,汉代厌胜钱上“宜官”、“君宜侯王”等以文字表达渴求升迁[13],在摇钱树上则是被铸造出的一人手持弓箭射雀射猴所替代,在当时,“射雀射猴”谐音“射爵射侯”,同样也反映了对官位的渴求。[14]

最后,摇钱树就材质来说,是由青铜的树身与陶土或石质的底座组成,其树身青铜材质与汉代官方铸币五铢钱相似,均为铜锡铅三元青铜合金[15],故色泽在未氧化时均为金黄色,是所谓“吉金”。这与其他,如“五铢钱砖”等陶质、泥质两汉钱纹陪葬明器有明显区别。这种区别也是将摇钱树、厌胜钱与其他钱纹明器区别开来的最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摇钱树与厌胜钱在内涵和材质(树身部分)上极为相似,再结合厌胜钱流行于整个两汉时期的全国,摇钱树产生自东汉时期的巴蜀地区,故可以认为摇钱树是在厌胜钱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第一,摇钱树具有厌胜钱的部分功能,作为明器可以保佑逝者财运不匮、加官进爵、多福少难;第二,摇钱树对厌胜钱有升华作用,摇钱树把在汉代工艺上很难在微型钱面上表现的西王母等图案、造型直接在树枝上铸造,并通过树的造型将不可能在单独一枚厌胜钱上表达的思想全部涵盖表现出来。第三;摇钱树的造型十分高大华贵,能够很好的弥补厌胜钱形制过小的不足,达到当时随葬品示富示贵的目的。故笔者认为,摇钱树是东汉三国时期一种特殊的厌胜钱,是厌胜钱在其发展萌芽期的一种造型上的尝试,并专用于陪葬。只是到三国时期,造价不菲的摇钱树随着战乱、薄葬风俗的兴起等原因逐渐消失,而厌胜钱则一直发展流传下去,直至近代。


①王纪洁:《压胜钱及相关问题略论》,《中国钱币》2004年第4期。

②周克林:《东汉“五利后”铭文解考辨》,《求索》2010年第2期。

③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第631页,中华书局,1999年。

④刘春声:《“五利后”新解》,《中国商报》2011年7月14日。

⑤刘春声:《中国钱币大词典·厌胜钱编》,第285页,中华书局,2011年。

⑥何志国:《汉魏摇钱树初步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28、132页。

⑦ 公柏青:《浅谈汉代厌胜钱上的带钩图案》,《中国钱币》2011年第3期。

⑧ 朱磊:《北斗厌胜信仰的星相学起源考证》,《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2期。

⑨]刘春声:《趣味盎然的早期压胜钱》,《中国钱币》2010年第3期。

⑩ 刘春声:《华胜——西王母的化身》,《收藏》2010年第8期。

11 巴家云、李军:《关于摇钱树的起源与内涵的研究》,《中国钱币》2000年第4期。

12 陆冠臣:《面双“卍”字五铢考略》,《安徽钱币》2008年第1期。

13 a.光平畋松、王立君:《《汉代正用文厌胜钱杂谈》,《西安金融》1997年第3期。b.徐利民:《论宗教与我国古代的厌胜钱——兼谈宗教对货币经济的影响》,《中原文物》1988年第3期。

14 邢义田:《汉代画像中的“射爵射侯图”》,《画为心声——画像石、画像砖和壁画》,中华书局,2011年。

15 a.王泽华、谭斌:《固原出土鎏金摇钱树制作工艺研究》,《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b.戴志强、周卫荣、樊祥禧:《满城汉墓出土五铢钱的成分检测及有关问题思索》,《中国钱币》1991年第2期。

(本文选自《中国钱币》杂志2014年第2期)

(0)

相关推荐

  • 禁出文物(035)|摇钱树

    摇钱树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长32 宽26.6 座高47 通高198厘米 文物年代:东汉 出土信息:1990年绵阳何家山2号汉墓出土 馆藏地点:四川绵阳博物馆 1990年在四川省绵 ...

  • 【195】绵阳摇钱树

    在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东汉.三国.魏晋时代的砖室墓和崖墓中,常常会发现一种随葬明器--青铜树,考古人员发现,这种树古代被人们叫做"柱铢".第一个字是柱子的柱,第二个字是汉五铢的铢. ...

  • 焦作陶仓楼

    陶仓楼以其古朴的造型,制作的考究,精美的彩绘,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啻为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 从目前的出土情况来看,陶仓楼作为汉代墓葬中的随葬明器,在全国各地陆续有所发现,山西.山东.河北.陕西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52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上)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上) 1.城乡经济的衰落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东汉政府财政困难到发不出官僚俸禄,农村土地抛荒,流民四起,社会危机正不断酝酿成熟.公元184 年爆发的黄巾起义及其后的董 ...

  • 对些五铢钱的分类(1)

    一想到古代货币,我们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就是圆形方孔的铜钱.这种钱币形制,始于五铢钱.作为中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金属货币,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的隋五铢止,一直存在了七百多年.五铢钱串起了 ...

  • “俸”与“禄”,其实是两个概念,现代人都混淆了

    俸禄,其实就是古代公职人员的工资. 不过由于历朝历代的规定不一样,所以古代的俸禄并不一定是以现金形式发放的,有时是土地,有时又是粮食等实物,发放钱币的情况其实不多见.在古代俸禄的发放形式中,以发放实物 ...

  • “关王”厌胜钱的鉴赏及其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汉寿亭侯关羽于公元220年兵败身死后,其故事被民间不断演义,被尊为"关公".自唐代以后历代朝廷对关羽多有追谥褒封.官方大肆神话宣扬关二爷是从北宋末期开始的,宋徽宗 ...

  • 花钱和厌胜钱的历史渊源

    过年时,长辈给晚辈一些钱,期冀晚辈在新的一年中健康平安.学业有成,这种给压岁钱的年俗由来已久.而在古代,过年给的压岁钱并不是现金,而是一种不能花的厌胜钱.春节期间,正是收藏这种厌胜钱的绝佳时机. 厌胜 ...

  • 【名家专栏】孙仲汇:古钱收藏是门学问(二十三)— 厌胜钱

    名家专栏 有一种最早期的厌胜钱文为"除凶去殃,辟兵莫当",用现代话讲就是疫情结束,战争平息,今天看来真是万分贴切. 作者  孙仲汇 新春祈福是中国的传统,其实也是全人类的愿望,而中 ...

  • 太上咒背神仙厌胜钱一枚

    "太上咒"背"神仙"厌胜钱一枚,直径:59.1mm,文字图案清晰

  • 丑生背仙人厌胜钱一枚

    "丑生"背"仙人"厌胜钱一枚,直径:25.3mm,图案精美

  • 古钱币中那些比黄金还贵的厌胜钱你知道多少?快来看看你家有它没

    压胜钱现如今俗称"花钱",起源于西汉,到清末民国初期都有铸造,而且大都采用翻砂铸法,这样也便于批量生产.近些年古泉行情大涨之前不被重视的厌胜钱(花钱)也异军突起屡创新高5.6年前几 ...

  • 到底什么是厌胜钱?

    厌胜钱,俗称花钱.要理解花钱的真正纯粹的含义,需要理解什么是厌胜之术.我们来看这样一枚早期山鬼. 看文字山鬼处,上面是一座山,下面是一个压字的偏旁,中间三个圈圈,下面是一个鬼.意思是用山一样的巨大能量 ...

  • 花钱分享-光绪时期《厌胜钱》(3)

    厌胜钱也叫做压胜钱,也叫押胜钱.压胜钱,并非流通币.汉族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小孩子佩带的饰物.它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它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厌 ...

  •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的英文表达竟和'eat'没有半毛钱关系!!!

    --- 关注"青柠影集",给你想要的答案 ---------这是分割线--------- 喜欢玩游戏的小伙伴们肯定对<绝地求生>,这款游戏不陌生吧! 这款游戏也被叫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