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谥号

谥号为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包括朝鲜、越南、泰国、日本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

谥法至迟发轫于商代。甲骨文中,对当时的帝王均称王,对先王则以“日名”称,如大甲、小甲,而日名则是帝王死后通过占卜而定的祭日(如前面的“甲”),再加上区别字(大、小……)用以区分,后来逐渐把一些溢美之词用作区别字,这就是谥法的开始。

据统计,西汉到清朝末期,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清代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以后,另外还有“私谥”。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

徽号,(皇后之“尊号”即“徽号”。如清代同治皇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后积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多达16个字,而她的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多达二十五个字)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簧王、赵孝成王、卫睿圣武公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汉代时期恢复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

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汉字: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唐宋时期为谥法发展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从唐高祖李渊开始,打破了皇帝一、两字谥号的旧例,使用了“神尧大圣大光皇帝”的谥号。武则天时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宋代皇帝谥号比唐时更加谥美,而且也开后代予大臣谥二字的定例。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抑武,因此宋代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清代大臣中的谥号规定,只有曾入翰林,或获授大學士者才可用“文”字。如李鸿章谥“文忠”。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层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明代皇帝谥号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清代皇帝21字,硕亲王1字,大臣2字。

例如:明成祖的谥号为: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谥号所用的字来自《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

  民无能名曰神

  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德象天地曰帝

  静民则法曰皇

  仁义所在曰王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立制及众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

  谏争不威曰德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

  博闻多能曰宪

  聪明澼哲曰献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大虑行节曰考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

  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

  安民立政曰成

  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敏以敬顺曰顷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曰昭,圣闻周达曰昭

  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

  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

  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

  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柔质受谏曰慧

  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

  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

  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

  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

执心决断曰肃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忄寒曰戴

  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

  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

  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

  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

  不思忘爱曰刺,愎狠遂过曰刺

  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

  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

  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

  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

  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

  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

  甄心动惧曰顷

  威德刚武曰圉

  圣善周闻曰宣

  治民克尽曰使

  行见中外曰悫

  胜敌壮志曰勇

  昭功宁民曰商

  状古述今曰誉

  心能制义曰度

  好和不争曰安

  外内贞复曰白

  不生其国曰声

  杀戮无辜曰厉

  官人应实曰知

  凶年无谷曰糠

  名实不爽曰质

  不悔前过曰戾

  温良好乐曰良

  怙威肆行曰丑

  德正应和曰莫

  勤施无私曰类

  好变动民曰躁

  慈和便服曰顺

  满志多穷曰感

  危身奉上曰忠

  果虑果远曰趕

  息政外交曰携

  疏远继位曰绍

  彰义掩过曰坚

  肇敏行成曰直

  内外宾服曰正

  华言无实曰夸

  教诲不倦曰长

  爱民在刑曰克

  逆天虐民曰抗

  好廉自克曰节

  择善而从曰比

  好更改旧曰易

  名与实爽曰缪

  思厚不爽曰愿

  贞心大度曰匡

(0)

相关推荐

  • 尊号、徽号、封号、谥号的区别

    ​1.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最新的定义为封建时代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时的称号.徽号一般指尊号. 2.封号是帝王.君主加封.赐予的称号.在中国,封号最迟自周朝开始,直至清王朝伴随整个中国封 ...

  • ​年号、尊号、徽号、谥号、庙号

    ​年号.尊号.徽号.谥号.庙号,不要再叫错闹笑话啦 看古装剧尤其是有真实历史背景的古装剧,涉及到一些历史常识,有的编剧可能都是懵的,往往演员一嗓子喊出来立马就出戏了,对于一些观众(比如我)来说就非常的 ...

  • 名、字、号、庙号、年号、尊号、徽号区别

    (1)名: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当时人们习惯以天干为名,或以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随着儒学的兴起, ...

  • 皇帝的尊号和徽号

    皇帝的尊号,是皇帝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称号.唐垂拱四年(688年).为配合武则天称帝,武承嗣伪造瑞石,上有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则天因此加尊号称"圣母神皇&qu ...

  • 谥号,中国皇帝生前唯一做不了主的事

    古人死后,依其生平功过与品德修养,另起称号,以名寓评,是为"谥号". 谥号通常用于尊称古代帝王.大臣.学者和贵族:有些名人的谥号由于久经使用,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诸葛武侯(诸葛亮 ...

  • 最全中国古代谥号集合,你值得拥有,还得赶紧收藏

    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人盖棺定论所用的文字.在我国的古代,皇帝以及诸侯大臣等重要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人的生平. ...

  • 古代谥号大全

    (2010-06-17 10:21:52)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汉朝规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 ...

  • 【古代谥号大全】上谥、下谥、平谥、私谥,这些谥号你都认全了吗?

    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 古代谥号根据故人生前的事迹.个人品德及贡献所封.但如果帝王宠爱,即便恶人也能得到美谥. 古代谥号: 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 ...

  • 中国古代谥号大全

    中国古代谥号 <逸周书·谥法解> (红色代表上谥:紫色代表中谥:蓝色代表下谥,以优劣及拼音排序,共184字) 安 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平和曰安:宽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贤曰安:中心 ...

  • 【二】古代文化知识:谥号、庙号、年号、改...

    [二]古代文化知识: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

  • 古代什么样的人可以得谥号为“文”?

    各位群友早上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论语·宪问篇>第18章.这一章,记孔子阐释为什么可以给公叔文子"文"的谥号. 我们先看原文: 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音z ...

  • 公共基础知识:区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及年号

    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 ...

  • 中国古代皇帝列表,西汉天子们的姓名谥号探秘(连载四)

    汉元帝刘奭(shi四声)前49年-前33年在位 奭是会意兼形声字.从大,从皕,皕亦声.皕( bì),二百,表示多.本义:盛.汉宣帝给儿子起这个名字,想必是希望儿孙满堂,后代繁盛之意.汉宣帝没有想到的是 ...

  • 古代帝王谥号小常识(如汉武帝刘彻)

    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帝王,如汉武帝刘彻,其中"武"就是谥号.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称号."威强睿德曰武",威严坚强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