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桥头堡——鄂州

辛亥革命的桥头堡——鄂州

鄂州和武昌毗邻,是武昌的桥头堡。在辛亥革命中,鄂州一大批志士仁人,以其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救国救民的英雄气概清王朝到了末期,已经完全无法支撑下去。
  鄂州儿女,特别是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面对国家这种状况,十分愤慨,他们陆陆续续到日本留学,想寻求真理。
  1905年,孙中山到了日本,并在东京组建了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同盟会,创办了会刊《民报》。

  继《民报》之后,吾鄂的留学界也出版了《湖北学生界》,鼓吹革命,凝聚人心。《湖北学生界》的封面题字,就是鄂州籍古文学家、书法家张裕钊长孙、学习法律的张孝栘,而资助该刊出版的也是我们鄂州的万廷献。刊物出版后,如何流向国内,让它发挥作用,是我们鄂州的留日学生郑赤帆。该刊自第六期起,取“大汉扬天声”之意,改名《汉声》,又是万廷献、郑赤帆向国内照寄不误。武昌起义后,为了扩大影响,推动各省响应,牟鸿勋、邢伯谦、苏成章等计议在汉口创办《中华民国公报》,将湖堂同学鄂州人朱峙三、张祝南等请出办报。牟自任总经理,张祝南任主笔,朱峙三撰文,出报以后,及时分送分寄各机关、各省市、各县学校与劝学所,并到处张贴,一时,汉口万众腾欢,人心大振。
  与此同时,湖北的革命党人又秘密发动秀才从军。原在武汉的三个革命组织———日知会、文学社、共进会的许多会员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军队,其中,鄂州人一时从军百余人。其中,鄂州人彭楚藩、徐达明等都成了军队中的领头人物。
  “敢为天下先”的英雄胆略1911年10月9日晚,鄂州人彭楚藩与革命党人刘复基、蒋翊武在小朝街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商量起义之事,突然遭到清军包围,彭、刘二人当场被捕。
  10月10日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人英勇就义。刑前,彭楚藩大声疾呼:“我们为中华四万万人受死,但望中华同胞,同心同德,推翻清朝专制!”杀死三烈士后,鄂督瑞澂和铁忠、张彪随即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按照在杨洪胜家抄出的党人名册,于当晚11时,派工兵第八营按名单捉杀。本营代表熊秉坤得知情况后,即于下午1时传全营组长、参议等开会,并向各组长分发枪弹,准备11时前起义,每人以三角巾缠左膀为标记,以枪声为号。
  晚7点半,金兆龙、程正瀛正拿枪动手,为本排排长陶启胜摁住,说:“你们是革命党!”程正瀛气不可遏,当即开枪毙了陶启胜;吕中秋也枪杀了队官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徐兆斌枪杀了督队官员阮荣发。然后熊炳坤乘势命令各组长、参议和党员同志到操场集体站队,迅猛前去占领楚望台,开库领取枪支。
  当时,人数不满300人,但群龙无首怎行。于是,众推鄂城人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临时副指挥。工程第八营起事时,吴兆麟正在楚望台值勤。
  当大家推荐他为总指挥,他毅然就职。令众同志分三路进攻清督署,很快,各路队伍纷纷响应进城,火光冲天,炮声隆隆,很快楚望台和蛇山被全部占领了。
  至20日正午,武昌全城光复。是役,革命军共死伤20余人,督署守兵死40余人,伤30余人,俘虏300余人。
  民国成立,吴兆麟任鄂都督府参谋总长,后调北京。后看黎元洪不足有为,袁世凯野心勃勃,对于党人也丧失信心,遂退出政坛,解甲归田,回湖北从事社会公益事业。
  无愧于时代的英雄群体鄂州的版图不大,但参加辛亥革命的志士很多,他们都以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为目标,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团结奋战,英勇顽强,展现了鄂州人民崇高的革命精神。
  徐达明(1888年———1914年),早年投入湖北新军,后升任陆军第八镇步队第三十标排长,共进会员。武昌起义时,他率队与熊秉坤进攻清督总署。阳夏之战时,他驰临前线作战。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他为谋略处“十人谋略团”成员,主持军务,并为清理清政府金库和为革命提供了巨额资金。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纪念徐达明的功绩,他的故乡段店曾被改为达明乡。
  胡廷翼(1884年———1921年),孙中山随营参议。
  16岁投入鄂军工程营,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中将。武昌起义时,胡廷翼带领官兵,掩护蛇山炮队攻击总督署。
  10月初,汉阳告急,胡廷翼命夜袭三道桥铁路,超其后路,以解汉阳之危,当夜又率队渡江,与敌冯国璋、段祺瑞猛烈战斗。北伐时,胡廷翼兵败被俘遇害。
  陈国桢,首义炮队指挥。武昌起义时,他与同仁从南湖拖炮进城,占据楚望台高地,炮击清军三十标。
  1912年,在梅子山一带与反扑的清军开展激战,身中流弹,被拖下阵地。
  万廷献,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被派回湖北督练新军,任讲武堂教习。辛亥革命爆发后,万廷献带领一批革命学生,由南京来到武昌,及时投入汉口刘家庙一役的战斗。一到职,万廷献就和总司令黄兴谋划阳夏(汉阳与汉口)攻守之策。
  辛亥革命中的鄂州英雄儿女,是无愧于时代的英雄群体,他们永远是鄂州人民的骄傲。

(0)

相关推荐

  • 明代汉阳府地图,如果能维持到今天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01◀ 地图出自武汉地方志办公室,真实性自然毋庸怀疑. 地图经过了重新制作,疆域依明代的行政区划而定,只标识文字改为了简体字. 从地图上看,明代的武汉只包括两个府,汉阳府和武昌府,汉阳府的面积相当大 ...

  • 辛亥革命50年后,溥仪遇上打响起义首枪的熊秉坤,两人说了啥?

    1961年9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国庆国宴上,受邀参加的末代皇帝溥仪,正端着酒杯到处寻找一位"老仇人"! 溥仪要找的不是别人,正是在1911年10月10日打响推翻清政府第一 ...

  • 英雄武汉:武昌首义十八景觅踪(叶平)

    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镶嵌着十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用来表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革命事件. 其中,以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为主题的浮雕,与"五四运动&quo ...

  • 鄂州辛亥革命人物名录

    辛亥革命人物名录 彭楚藩   程正瀛   吴兆麟   万廷献   杨瓒绪   夏国桢   纪  鸿   刘艺舟  杨润馀   胡廷佐   胡廷翼   张肖鹄   伍正林   吕丹书   熊晋槐   江 ...

  • 鄂州人物之辛亥革命起义军汪馥萍

    汪馥萍 汪馥萍(1892- 1974)字拂尘, 号焕藻,哪城城关人.清季考入湖北方言学堂,加入同盟会,后就读于湖北陆军小学陆军第三中学.1911年10月以学生军身份参与武昌起义. 民国初年,汪馥萍入保 ...

  • 鄂州人物之辛亥革命志士徐达明

    徐达明 徐达明(1888- - 1914)号介周,亦作介舟,段店镇孔关村徐家长山人.早年投身湖北新军工程队前锋一营 当兵,1906年被选送到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 1909年毕业,任陆军第八镇步队第三十 ...

  • 鄂州人物之辛亥革命志士陈凌虚

    陈凌虚 陈凌虚(1887- -1942)又名健,葛店松林湾人.1907年毕业于湖北武普通学堂,后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任清陆军某部机关枪教练处队长. 辛亥武昌起义后,陈凌虚投入革命军.民国成立, ...

  • 鄂州人物之辛亥革命首义英雄朱峙三

    朱峙三 朱峰三(1886- -1967)原名鼎元, 又名继昌,鄂城城关人.自幼好学,16岁中秀才, 1906年进两湖总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前夕,与同学张肖鹄等在学堂中秘密散发(革命军).(民报).< ...

  • 鄂州人物之辛亥革命志士陈国桢

    陈国桢 陈国桢(1887 1926)字午候, 精团小庙人.1904 年投入湖北常备炮队当兵,不到两年,加入日知会,并充该会招待员.1907年考入陆军特别小学堂,次年,与贺公侠等组织自治团,以研究军人自 ...

  • 鄂州人物之辛亥革命英雄黎炳元

    黎炳元 黎炳元(1883- 1958)又 名儒官,涂镇白云村黎先木人,早年读私整,后做过长工,因生活无着,遂投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部当马弁.民国初年以公费留学日本,专修铁道工程学.回国后曾供职于上海铁道 ...

  • 鄂州人物之辛亥革命首义英雄程正瀛

    程正瀛 程正瀛(1885- 1916)字定国,哪城人.早年投入湖北新军工程八营当兵.1908 年冬经熊秉坤介绍加入共进会,并任工程营革命军第二正队第五支队队长.自此,他在营中广为宣传,秘密组织,联络同 ...

  • 鄂州人物之辛亥革命英烈江华本

    江华本 江华本(1883- -?)字鉴源, 鄂城人.毕业于日本仙台第二高等学校,后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系.毕业归国后,任广东将弁学堂教习.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回鄂,曾任湖北军政府秘书,湖北外交司副司长.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