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五人行|冻凤秋|相知和温暖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你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相知和温暖
文|冻凤秋

一
“风雨的街头,招牌能够挂多久?爱过的老歌,你能记得的有几首?交过的朋友,在你生命中,知心的人有几个?”
20多年前,谭咏麟这首歌风靡之时,我还在读小学。以小女孩懵懂的心思交友,有时与这个同学亲近,有时又与那个玩得更好。常常有了新朋友,就冷落了老朋友。或许那时,根本就没有什么新旧的概念,只是凭着性子亲昵玩耍罢了。
也有过歉疚。比如那个我们在大年初一穿了新衣裳就迫不及待地要见面的邻家女孩,后来有一天我便不再理她,是故意的,因为我有了新朋友。我装作看不见她脸上的失落,甚至摆出炫耀的样子。后来,她辍学打工,再见时,她已经嫁人了,出落成美丽的女子。我们平静地嘘寒问暖,我想道歉,但已经完全不知从何说起了。
而那个当时的新朋友,这么多年一直相伴相守。年少时在河边堆过的沙子城堡,唱过的《青苹果乐园》,编织过的只有我们能懂的密码暗号,都在记忆中的某个角落安放着。后来走着相似的路,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虽然有了很多新的朋友,但彼此仍是那个最温暖的情谊所在。你知道她好好地在那儿,陷在她的生活里,安稳的,琐碎的,忙碌,烦恼且幸福着,你就放心了。不必常相见,甚至也不必很思念。
我也曾经穿越大半个城市去寻找一个朋友,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此前,她在广东中山工作,写那封信时,她说自己在汉口。我们多年不见,我从武昌匆忙坐上一趟公交车,一个半小时后,到了台北路。反反复复问了很多人,终于找到那个地方,一所民居,门锁着。等了很久,直到夜幕降临,才无奈离开。
那时,通话不方便,不像现在,所以现在也不会再做那样的傻事了。
当然,傻事对我这样的傻人来说是一箩筐。
那一年,到合肥去找一个朋友,我们一起去爬天柱山,要走过一个悬空的索道才能到最高处的平台。那天,雨下得很大,云山雾霭间,四周一片迷蒙。朋友拦着我不让过去,我不听,执意独自走过窄窄的湿滑的索道。很多年后,她一再提起当时的情景,我才知道那一刻她如何为我担惊受怕。她后来移居到北京,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们靠朋友圈知道彼此的消息。

二
因为有了朋友圈,如今,看起来似乎是越来越不缺朋友了。
微信朋友圈日益扩大,熟悉的不熟悉的都涌进来,怀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心情互相点赞。
好处是那些远在他乡的朋友也能知晓你的消息,也能互相鼓励,给予温暖;好处是那些交往不深的人你通过看他的分享,有时竟能惊喜地发现彼此精神世界的连接,也许此后依然并没有更多的交集,但仍为身边有这样的同道中人而开心。
弊端便是纷纷扰扰的各色信息,看似热闹,却没多大意思,索性少看,甚至不再刷朋友圈。常常,不免冷落了一些喜欢的师友。但我想,只要是真正的朋友,都不会太介意。
有人索性关了朋友圈,在我的朋友圈里,这样做的大抵是作家们,创作者往往更需要一份纯粹的宁静。我往往只能羡慕并祝福他们。就我自己而言,媒体人的身份让我不得不常常发朋友圈,于是,自己发的时候,拼命看一阵子,点赞一阵子,像是要弥补自己曾经心不在焉的失误。
想起一个朋友说的,从没有刻意地忽略,只有特别的关注。
当你对某个人发的信息视而不见,一扫而过的时候,也许并不是对某个人本身有什么成见,恰恰因为他或她此时并不在你的心里,不在你期许的视野范围内。
而当你特别关注某个人的时候,时不时地,你不由自主地点开他或她的头像,去看有没有什么消息,他或她在朋友圈里发了什么,然后迫不及待地回应或点赞。你或许要急着讨好某人,有求于某人,急切地表达感谢、赞赏等;或者只是单纯地惦念、牵挂,想让他或她知道,你在这里,你一直都在。
一位师友从不给别人点赞,他说也从不关心谁给他点赞与否,他大概是到了一定的宠辱不惊的境界了。大部分人还都在点与不点之间徘徊,时惊时喜,浮浮沉沉。
而那些隐藏着自己,很少发朋友圈,但还不停刷屏,窥探别人动向的人,我总觉得像生活的潜伏者,加他们为好友,看起来好像是吃了大亏。但那观看窥探之类,只要不怀抱恶意,终归也太平无事。
毕竟,这琐碎的微不足道的暗涌,也很快会时过境迁。如果有什么留下来,一定还是内心深处的相知、体恤和温暖。

三
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心,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
我相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的这句话。
那种肝胆相照的朋友,愿你我此生都能拥有,都曾拥有,都会遇见,终将遇见。
即便没有,即便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我们还会遇到友爱。有时候,或许只是一种温柔的情感,一种难以言说的善意,也常常会让我们有前行的勇气。
也就是这两三年时间,当朋友圈从两三百人扩大到两三千人,当我有时候会苦恼看不见那些真正想关注的人的信息时,也会收获一些惊喜。因为那些新增的朋友,多是一些读者,作者,在不经意的时刻,会收到他们温暖、鼓励的话语,就是这些话语,常常让我在一个人的时候忍不住落下泪来。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谁不愿拼尽全力,过好这平凡的一生呢?
连那些巨人,那位要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也是因为有那一些忠诚的朋友的扶持,给养,比如长期和他通信的韦格勒医生夫妇,也因为有那些介于爱与友情之间的温柔感情,长的或短的,都支撑着他,让他在孤独痛苦中创造出狂风暴雨,创造出炽热的欢乐,创造出永恒的音符。
愿温柔的情感和智慧的光亮,伴你每一个孤单的时刻。记得最后,还有像我们这样的朋友。

嘉
宾
有
言
12
廖华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南阳市文联原主席、党组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出版有诗集《梦痕》,散文诗集《朦胧月》,散文集《泥路的春天》、《微雨霏霏》、《与陌生人一起喝咖啡》、《七色花树》、《消失或重生》,长篇小说《玉皇岭》、《白鱼儿》等多部著作。获各级文学创作奖50余次。
先是喜欢,再是感佩,之后就是追慕了——这是我读凤秋文字的真切心迹和感受。
凤秋以她纯净诗意的内心,种植着一棵无穷的文字之树,那从她灵魂中涌出、心身里流淌的文字,如山间明月,水边静荷,林下风致,晨露花开……
她在文字中寻找着远方,远方也在不断地发现着她。彼此的持续映照中,她笔下的高天流云、山川河流、林木花草、以及身边颇为日常的事物,都无不深刻、温情、旷远、奇崛而静美,具有独立的品质及更独特的异质性美学!这种时间长河中淘洗出来的金粒,永远闪耀着生动明灿的光芒。
在《相知和温暖》里,她以充满灵性的出神之笔,写得那么意蕴绵长、温暖而深入。不管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也不管人心有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异,她始终把自己打开,以真纯、明净、宽厚、善良与朋友们相伴相守,“如果有什么留下来,一定还是内心深处的相知、体恤和温暖”。心与心的合力,使这个世界不再寒冷。
凤秋的文字不仅清丽明净,气象、格局博大深致,如婉转动人的乐曲散发着清香;还意境深邃,将万物与自我、宏观与微观、感性与理性、历史与未来兼容呈现。被如此文字照亮的心灵,阳光灿烂,芳草萋萋,鲜花盛开……
冻 凤秋
编辑,记者,写作者
曾用笔名晴雪、风儿
曾用笔名晴雪、风儿。作品以散文、诗歌、文艺评论、中短篇小说为主,出版有随笔集《风吹书香》《心田种字》等。

当我行走
触到灵魂的颤动
当我回首
听见花落的声音
当我写作
看到命运的恩赐
—冻凤秋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末散文有约

华静|厚待每一个致善的灵魂
王晓霞|嘉宾有言
2020·8·28(星期五)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纪从周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何弘 王贤根 朱竞 李迪 鲍尔吉·原野
范党辉 赵李红刘湘如 蒋建伟 魏华莹
胡玥 马誉炜 韦法明 任启亮 冯杰
毛梦溪 董岩 吴光辉 王彬 孔会侠
艾 英 李青松 张国领 叶竹钧 碎碎
王子君 王克臣 欧阳青 郑润良 章平
林遥 江南 陈戎 张刃 周华诚
江耀进 刘笑伟 周敏 王巨才 高众
杨勤良 孙书柱 卢盘卿 陈先平 孙现富
苏湲 沉石 施亮 刘红 雷健 李明新
孙晓青 董国政 刘永良 廖华歌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 河南日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海外文摘、散文选刊、天津文学、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安徽省文联
每周一书
华静文丛(三卷)
华静 著
中国标准出版社
“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
每本书都像一个窗口,将一种力量和感动传送进来,也传送出去。乐观的人生态度,浓厚的情感表达,美妙的景色描写,独特情怀的分享,无不让人沉醉。三本书,弥漫着情感的温馨、思辩的光芒和人文哲思的碰撞。
(京东、当当、亚马逊有售)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北京日报·名家夜话》公众平台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