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挫折教育”,在逆境中积蓄力量】

面对升学压力、亲子矛盾、人际冲突、情感创伤,很多青少年正经历一场“心理危机”,由此产生的心理“挫败感”似乎一时难以化解。“这皆因心理耐受力不足所致,如不及时加强干预,轻则会导致青少年自我效能感降低,表现为自卑、双向抑郁等心理问题,重则产生心境障碍,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近日,集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巨东红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提出,如何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提升青少年的挫折耐受力,正在成为“家、校、社”亟待协同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自伤、自残甚至轻生事件屡屡出现,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父母的一句训斥,老师的一次谈话,同学间的一次摩擦,都有可能成为青少年内心世界防卫崩塌的导火索。一方面是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成长环境优渥顺畅,一方面是学业竞争、亲子关系等带来的内心压力和焦虑,青少年的挫折耐受力正在承受巨大挑战。

根据国内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发布的《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一半的青少年(12~18岁)受访者表示自己有一些压力;37.23%的受访者表示压力程度在中等以上。他们普遍认为,最大的压力来源为考试压力,超过1/3的青少年表示,除了学业压力外,父母的管教、期望及沟通也是压力来源之一。另外,一份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焦虑和抑郁成为青少年增长最快的心理疾病之一。

“安全感”是应对挫折的最好武器,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安全“避风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