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留金榜与君书

莫负

韶华

莫负韶华心不悔,但留金榜与君书

这是曾赠与一友人的话,用在金戈铁马的高考战场上,倒显得十分应景呢。

此篇简文赠予我的师父

以示感谢与美好的祝愿

师父笔名司南,年岁大不了我多少。

他告诉我,“司南”有恪守初心之意。在三节期间,我有幸结识了这样一位志同道合、令我敬重的高三学长。

我是写诗的。”听此介绍,起先觉得稀奇,甚至带有几分怀疑。

古诗词相对枯燥,男生不爱打游戏,反而能静下心来研习古诗词吗?还是装装样子而已呢?然而过了不久,我的这种想法便被打脸。

其文笔谈吐,儒雅得当。虽不敢吹嘘师父的诗词写得多么有水平,但对于我这种“小白”来说,格律章法,俱臻妙境

对于诗词方面,我早有兴味,但听闻其中的门道错综复杂,总是知难而退。于是真诚地请他作为我的老师,教授我诗词方面的知识。毕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司南师父不是不苟言笑的人,他也会幽默风趣地开玩笑,但是在教学的时候是十分认真严肃的

高三学业繁忙,但寒假期间,他总会抽出部分时间检查我基础知识的自学情况,并要求我每天写一篇小练笔交给他。

不以文害意,在你没吃透格律的情况下也是要多写的,表意为先”。在我犹豫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还称不上诗的时候,他这样告诉我。

然而,交给他检查时要是出了过多的差错,师父不会多留情面,我将受到他各个方面犀利又中肯的“抨击”。与此同时,他也“赏罚分明”,抨击之后也会有细节方面的称赞。

诗词格律指导

每一次诗词课堂结束后,我都会恭敬的发信息说:“司南师父回见(认真作揖)。”就这样在师父的引导下,慢慢的我能写简单的绝句和律诗。

当自己能够写一些古诗的时候,再去欣赏学习过的大家诗作,会有种全新的视野和感觉。我以前常常觉得古诗是可望不可及,充满高级感和距离感的东西,但我开始发现,诗词也可以很生活化,寥寥数语,即可倾注万千情思。可能将古诗词融入生活而不仅仅供于书本才是最好的传承吧。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见用邪!”偶然一次在学校食堂遇见了,师父递给我一张窄窄的纸条,上面写了苏轼的这句话。紧随其后的,还有一连串较严厉的批评,“纸上终觉浅,此事需躬行!”“认真分析!”……字字恳切。

我知道是我“光荣榜”上考的并不光荣的成绩被他看见了,那正是我学习处于低迷状态的时期。师父善填词,也曾送这样一首词勉励我:

清平乐

广陵遗曲,公瑾风流举。

莫向竹林听细雨,赤壁舟头豪语。

而今些许烦忧,丰隆屏翳长留。

却道旷达之士,闲愁不必悠悠。

烟淡了,云散了,

一切终将曲离欢散。

再好的人,再好的事,

总会从你身边掠走。

我向来佩服师父的从容。高考最后冲刺的几十天,我本以为高三的学生应该浑身弥漫着紧迫的气息。(一般高三吃完饭,我们正好刚到食堂会遇见)但我大部分时间都看见师父神色很平和,目光很坚定,并不自乱阵脚。甚至有次上完微机课碰到师父从书店走出来。

师父,您还有时间逛书店吗?”我有些惊讶。

哦,我题目做完了来买本练习册。”师父很淡定地回应到。留我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世事尘拂不散,人生常是苦中甘。”这便是他自叙的心境了。

于我而言,司南师父亦师亦友,是难得的知音。“知音稀,弦断幸有人听”。很多时候我俩互相分享一些自己写的零碎杂句,都能互相对其中的意蕴略知一二,虽然有曲解的时候,也会曲解出很有意思的新意境出来。

还是希望诗词带给你的不仅是排遣心里的苦或者是愁,更多的是希望能带给你对生活的热爱”,

愿你的心中长存善意,不负诗意”。

司南

语录

虽然平时会互相嫌弃,而在高考的前一天晚上,徒弟依然衷心为您加油股劲呐

这篇心血来潮的文章,就等您金榜题名,学成归来时再看吧

芷玹

2019.6.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