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天气转凉,这些中医小知识一定要告诉你的女朋友

天凉了,把裤腿放下,藏好这两个穴位

立秋之后,气温下降,尤其是早晨和晚上,要藏好你的脚踝,最重要的是这两个穴位:“三阴交”和“太溪”。三阴交和太溪是人体十二正经中足少阴肾经的重要穴位,受到风寒邪气侵袭会损伤人体正气,不仅对肢体不利,还会影响肾脏的功能。所以脚踝要藏起来,藏得好,你的气色就会完全不一样。

立秋之后,早晚凉,容易感冒。保健穴位:鱼际。

每日搓搓鱼际穴位,可防治感冒、咽痛、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秋天要注意了!为什么强调不让光脚?

脚最“接地气”,容易受寒气入侵。

天为阳,地为阴,双脚紧贴地面,秋季地面寒湿藴结,湿邪寒邪就会从脚侵入人体。

(0)

相关推荐

  • 中医健康养生之人体脚部穴位六完穴

    六完穴 主要治:止血(包括跌伤.刀伤出血或是打针血流不止)偏头痛. 取穴:在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处是穴. 原理及应用发挥: 1.六完穴为木经水穴,有补水润木补肝肾之功. 2.六 ...

  • 身体好不好,看脚就知道!有这三个特征的人要注意了!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我们逐渐注重身心健康的维护. 脚是人体的"第二脑".脚上有很多穴位.特定的穴位与脏腑密切相关.同时,脚也是人 ...

  • 秋天到,天气转凉,怕冷的可以艾灸这里,补阳气!

    阳气就像身体里的小太阳,能起到温煦人体.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阳气不足,人体的温煦作用会下降,会导致身体出现寒象. 阳虚体质患者长期得不到调整,就容易患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腹痛.腹泻.习惯性便秘等疾病, ...

  • 中医小知识:认识十四经络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公众号 十四经络由十二经络和任脉.督脉构成,在内部隶属于脏腑,在外部分布于四肢.头面.躯干,分为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 具有的疏通作用如下: 1.遍布内外,网络全身. 2.相互联 ...

  • ✔秒懂中医小知识望痰:(5)风痰:痰白有...

    ✔秒懂中医小知识 望痰:(5)风痰:痰白有泡沫,为感受风邪:(6)咯血:痰带血丝,色鲜红,为火灼肺络. --每天1分钟就能了解中医科普小知识

  • 中医小知识

    ​百度动态  张凯医生聊健康 04-01 14:57张凯,中医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医生,健康达人,优质创作者 已关注 一方调一病,中医家很少说的15个"小金方", ...

  • ✔秒懂中医小知识咳嗽的常见病证之一:(1...

    ✔秒懂中医小知识 咳嗽的常见病证之一:(1)咳声重浊紧闷,为实证:(2)咳声清轻低微,为虚证:(3)痰多易咳,为痰湿内阻:(4)咳痰稀白,为寒证. --每天1分钟就能了解中医科普小知识

  • ✔秒懂中医小知识咳嗽的常见病证之二:(5...

    ✔秒懂中医小知识 咳嗽的常见病证之二:(5)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为热证:(6)干咳少痰或无痰,为燥邪或阴虚. --每天1分钟就能了解中医科普小知识

  • ✔秒懂中医小知识咳嗽的常见病证之三:(7...

    ✔秒懂中医小知识 咳嗽的常见病证之三:(7)咳声如犬吠,呼吸困难,为白喉:(8)咳声短促,有鸡鸣样回声,缠绵不愈,为百日咳. --每天1分钟就能了解中医科普小知识

  • ✔秒懂中医小知识呕吐:饮食物痰涎从胃上涌...

    ✔秒懂中医小知识 呕吐:饮食物痰涎从胃上涌,由口吐出,由胃失和降导致.有声无物为干呕,有物无声为之吐,有声有物为呕吐. --每天1分钟就能了解中医科普小知识

  • ✔秒懂中医小知识呕吐的病证:吐势徐缓,声...

    ✔秒懂中医小知识 呕吐的病证: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清稀,为虚寒证: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呕吐粘痰黄水或酸腐食物或苦水,为实热证. --每天1分钟就能了解中医科普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