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诗病举隅(15):落节

(0)

相关推荐

  • 【古诗赏读】枫桥夜泊与涛声依旧 | 云梦

    枫桥夜泊与涛声依旧 云    梦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却发现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

  • 姑苏城外寒山寺,不见寒山子!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夕照下的寒山寺大门外影壁.图片:开哥随手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 ...

  • 诗歌意象:《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为什么不切实际?

    <枫桥夜泊>跟<春江花月夜>一样,也是诗人"孤篇横绝"的作品,诗人张继最终能以诗人的名义流传后世,靠的只是这一首诗,因为<全唐诗>里也仅收了他的 ...

  • 唐诗《枫桥夜泊》,为何因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引发千年争议

    上一次,有和大家聊过古代的那些"孤篇诗人",其中就有唐代诗人张继.如果没有那首被传唱千年的枫桥夜泊,我想张继这个名字,恐怕一定早已被历史遗忘. 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人在第一次听到枫桥 ...

  • 唐诗诗病举隅(33):偷懒

    在诗词创作中,诗人有时不免仓促,在遣词造句上,就会有"偷懒"的行为.只要诗人一"偷懒",读者是可以觉察的.譬如宋曾几<程吉老抚干以英石见遗层叠可爱报之以此 ...

  • 唐诗诗病举隅(31):失替

    "失替"是指近体诗句中,在韵脚句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否则就是"失替&qu ...

  • 唐诗诗病举隅(30):联边

    何为"联边"?简而言之,联边就是一句诗中所有字都有相同的偏旁部首.例如汉武帝刘彻的<柏梁诗>:"柱枅(jī)欂栌(bó lú)相枝持.枇杷橘栗桃李梅.&quo ...

  • 唐诗诗病举隅(29):逐奇

    诗词创作到了一定的层次,因为不屑重复前人词字.往往另辟蹊径,遣词造句,常用难字和僻字,希望探索出一条新路来,结果"逐奇而失正",陷入了另一个泥潭而不能自拔.刘勰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

  • 唐诗诗病举隅(28):乱叠

    近体诗讲究避开重字,但对于叠字而言,却是个例外.据网络大数据分析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者的有二百篇,比如雎鸠"关关"之声:桃花"灼灼"之 ...

  • 唐诗诗病举隅(27):添足

    "添足"出自成语"画蛇添足",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非但无益,反而不适.后喻多余其事,多此一举等.当代大家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补遗>中说道," ...

  • 唐诗诗病举隅(26):吃字

    "吃字"是指人在情绪激动或急切时把某个音节的字漏了过去,或与其他字词混淆发生新的合并现象.诗词创作中,束缚于字数,拘限于声律,有时不得不在词语上作一些省减,这就出现了"吃 ...

  • 唐诗诗病举隅(25):颠倒

    颠倒,亦称"倒装".即上下.前后.左右次序倒置.在诗句之中,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明代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说,"诗用倒字倒句法,乃觉颈健."  ...

  • 唐诗诗病举隅(24):语生

    语生,即言辞生疏,常令人感到艰涩难解.语之所以生者,往往系人生造和杜撰而成."语生"容易使人误读,故为一病.黄山谷曾在书信中有云:"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