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历史连载6】Y-R系和印欧人兴起扩张

此篇部分摘录于《鹰蛇之夏》(兵策儒剑原创作品)。


1 印欧人的兴起与扩张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彩陶文化传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前2000年前期间,方向主要有三个:

  • 第一个是西南尼罗河流域,兴起了古埃及文明;

  • 第二个是向东北方向,中国西北的马家窑文化和早期红山文化的彩陶与苏美尔彩陶传播有关;

  • 第三个是西北方向,乌克兰、保加利亚、罗马利亚等黑海周边地区的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彩陶,与马家窑文化彩陶特征几无二致。

《自然》杂志2015年发表Allentoft等人文章:“青铜时代欧亚人口基因组”(Population genomicsof Bronze Age Eurasia)。文章说,在欧亚大陆的青铜时代(距今约5000-3000年前)期间,人类社会出现了许多重大的社会文化变迁,为当今欧洲和中亚地区人口格局的确立打下了基础。然而,是什么推动了这些变化,学界至今尚无定论——它们到底是因文化的缓慢传播而促生,还是大规模人类迁徙造成的?近百位研究者共同参与了迄今规模最大的一项古人类DNA研究,分析了101个横跨欧亚的各主要青铜时代遗址中的古代人群基因组,试图用欧亚人遗骸中的DNA去还原出青铜时代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变迁。作者结论很明确:青铜时代是一个高度变动期,包括大范围的人口迁徙和替换。哥本哈根大学地球遗传学中心主任的埃斯克·维勒斯列夫(Eske Willerslev)说,“研究结果表明,现今欧洲人和亚洲人的遗传组成和分布,确立的时间令人惊讶地晚——至今只有几千年而已。”论文共同作者、歌德堡大学的考古学家克里斯蒂安·克里斯蒂安森(Kristian Kristiansen)介绍道,“此前的新石器农耕文化被全新的家庭、财产和个体观念取而代之了,我和其它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大规模迁移造成的。”论文研究结果提示,青铜时代的欧亚大陆的确发生过大规模的人类群体迁徙和变化,这些变化与当时迅速蔓延的社会文化变革相呼应,经过这一系列变化,欧洲和亚洲的人口构成也演变为与今天近似的样子。这篇文章其实也证明一个事实,文明是单一起源并伴随人群迁徙而传播!在青铜时代,就是人群迁徙带来的青铜文明的传播!

大约在公元前4500-前3500年(苏美尔乌鲁克文明时期),在黑海-亚速海以北,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产生红铜时代的斯莱德涅斯多格文化。德莱夫卡是这个文化中最出名的地点之一,在这里发现马骨骸被认为可能是最早的家马,也有观点认为马可能最早也是在中东地区被驯化的。该文化后期又叫颜那亚文化(Yamnaya culture),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持续到公元前2200年。颜那亚文化向东扩散,产生阿凡纳谢沃文化(Afanasievo culture),大约是在公元前第三个千年期间(埃及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时间上从红铜时代晚期到青铜器时代早期。相关的文物是在西伯利亚中部偏南的叶尼塞河附近被挖掘出,但此文化的范围相当广大,遍及咸海、哈萨克东中部、新疆北部、蒙古西部、塔吉克地区。在生产方式上似乎已经进入半游牧的状态,牛、马和羊科动物等皆有被饲养的纪录,同时,他们也依然会猎补些野生动物。该文化采取仰卧埋葬方式,和颜那亚文化的墓葬类似,也已有金属物和轮式车辆的记录。《自然》这篇文章浓墨青铜时期印欧人群的文化扩张,但也不否认颜那亚人后裔继承发展了一些苏美尔人文明成果,其中就包括改进了苏美尔人的马车,大大提高了机动性,为雅利安人横扫印度和东方提供了战争武器。

(青铜时代欧亚大陆文化传播)

进入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从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在西西伯利亚和中亚草原地带,一组相似的青铜时代文化繁盛起来。

  • 辛塔什塔文化(Sintashta Culture):到了约公元前2000年前,辛塔什塔文化在乌拉尔山区发展出来,他们精细的新武器和马车随即在欧洲迅速扩散开来。

  • 安德罗诺沃文化(Andronovo Culture):约公元前1800年前,他们扩散到乌拉尔河东和中亚,形成了安德罗诺沃文化(Andronovo Culture)。1914年在安德罗诺沃村发现了伴随有花纹丰富陶器的屈肢葬,该文化因而得名。此文化为牧业经济,主要有牛、马、绵羊和山羊,推测可能有农业,但缺乏明确的证据。

  • 卡拉苏克文化(Karasuk culture):青铜时代后期,安德罗诺沃文化被卡拉苏克文化和科里亚克夫文化(Koryakova culture)取代。卡拉苏克文化分布的范围大约是从咸海、窝瓦河一带到叶尼塞河上游,时间约为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800年,为阿凡纳谢沃文化之后的青铜器时代文化。

《自然》杂志这篇文章还认为:在青铜时代末,铁器时代伊始,“东亚人”也进入了中亚。有趣的是,这项研究的结果提示,这两个文化群体当时并未发生在遗传上的融合。欧洲人的基因在这个区域渐渐消失了。有些学者认为取代了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卡拉苏克文化与使用叶尼塞语系或布鲁夏斯基语的人有关,所发现的骸骨则是显示了此文化与中亚的高加索人有所关联。《鹰蛇之夏》初步推论在公元前2300年-前1500前后,由于中东干旱和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两次大事件影响,古王国的祝融八姓后裔迁徙到在中国西北地区,并兴起了齐家文化。因此,进一步推论阿凡纳谢沃文化和卡拉苏克文化的兴起都有可能与古埃及人迁徙有关。

多数研究者把安德罗诺沃文化和早期的印度-伊朗语族联系起来。在安德罗诺沃文化发现的青铜时代的遗骸,极有可能是印度-伊朗人,90%都是西亚-欧洲血统,几乎完全是单倍型类群R1a1,如果算上铁器时代的话则R1a1比例为77%。DNA鉴定其人群很大一部分都为眼睛蓝色或绿色、浅肤色、浅发色,说明其来源欧洲的可能性很大。同属安德罗诺沃文化、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从哈萨克斯坦发现的遗骸也绝大部分是西亚-欧洲血统。这些结果都对坟冢假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所谓坟冢假说,也叫库尔干假设(Kurgan hypothesis),其中kurgan源自俄语,意为“坟冢”,是有关印欧起源问题的假说之一,最早是由玛利亚·金布塔斯在1950年代提出的。该假说认为印欧人起源于“坟冢文化”,即东欧大草原上亚姆纳文化(意为“坑墓文化”)及其前身这一考古文化。坟冢假说是最为广泛接受的有关印欧起源的模型,与之相对的一个模型是“安纳托利亚假说”(Anatolian hypothesis),将印欧语民的原住地定为小亚细亚,很多印欧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立场。坟冢文化的游牧性质使其得以扩张占据整个大草原地区,这一过程中对马的驯养及后期对战车的使用起重要作用。现已知最早的战车是在克利伏耶湖附近发现的,追溯至公元前约2000年。但该地区的战车是完全来自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传播,还是该地区人群把苏美尔人实心两轮战车改成有辐条的性能更优越的双轮战车,然后再传回中东地区,两种观点也还在争论中。

2 Y-R系统发生树


印欧人种在分子人类学上主要属于Y-R系。分子人类学越来越精细的研究,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勾画出人类种族迁徙和文明发展史。虽然Y-R系诞生很早,大约27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于中亚P集团,出现时间在MNOPS集团里仅次于Y-O系。但是分别构成今天西欧主要成分R1b和东欧的R1a下的核心支系,其诞生与爆发时间却是非常地晚。其超级祖先大约诞生于新石器时代。

(Y-R诞生与迁徙)

R1下两大支系之R1a走欧亚大草原北线,向西迁徙到咸海和黑海以北欧亚大草原,R1b经伊朗走咸海南线,其核心支系也迁徙到黑海周边。个人分析判断R1a和R1b一起走同一路线到达黑海北草原的可能性要大于分南北两条路线。很可能是在黑海北的草原,原始印欧人R1系与尼安德特人发生混血,从而产生欧罗巴人种,与中亚的原始PQR准黄种集团区别开来。苏美尔-古埃及的文明通过海路经爱琴海到达黑海沿岸,把文明传播于黑海沿岸的欧罗巴人群,这才开始引爆欧罗巴两大支系的扩张,其中R1a1a-M17下的一支返身向东扩散,其中一支成为后来最早崛起于欧亚大草原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汉族中的R系就来自于该分支。

(Y-R主要分支与分布地区)

(前哥伦布时期Y-R系全球分布)

3 Y-R1b系统发生树


分子人类学研究中期的时候,欧洲人对R1b有非常浓厚的中东情节,甚至于搞出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为R1b的乌龙事件,宣称欧洲人有百分之七八十为古埃及法老的后代:

但是随着更加精细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欧洲人发现R1b爆发分支的迁徙路线与产生年代与中东苏美尔-古埃及文明都存在距离,现在R1b下各支系是世界上各分子人类支系被研究最为透彻的一个人类支系。R1b下的核心分支R1b1a2-M269则自黑海北岸继续向西迁徙进入巴尔干半岛诞生R1b1a2a-L23,构成后来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主要成分。很多历史经验证明今天各国家地区的一些高频主力成分往往是非常晚近历史时期爆发扩张的结果,在文明周边地带,他们既能得益于早期文明成果的传播,又较少战争从而人口得以迅速扩张。而文明中心地带经常被蛮族入侵,战争不断,反而导致文明人口的减少。

现在R1b下各支系是被研究最为透彻的一个人类支系。根据分子学分析,公元前4200-前2500年,分子学标记单倍群R1b1a2-M269从黑海北岸向巴尔干半岛方向迁徙,诞生R1b1a2a-L23。这支人群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利亚地区至少发展有一千多年,同时期的彩陶文化也应有他们的贡献。这支人群的一个分支于公元前2000 年– 前1200年向东进入小亚细亚半岛,诞生R1b1a2a2-Z2103,这个支系很可能是讲印欧语的涅西特人成分,他们与原土著哈梯人融合建立了赫梯国家,后来与埃及争霸。公元前2800-前2500年(埃及古王国时期),从L23诞生的L51人群向西北方向扩张,其迁徙路线与从“殷巴论”角度得出的巴尔干→德国→英国线路吻合,显示R1b1a2a-L23人群在巴尔干半岛北部地区一带曾深受苏美尔-古埃及鹰蛇文化的影响。R1b和R1a一起也形成早期日耳曼人。R1b也是今天西欧英、法、德、意、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欧洲裔美国人等国家民族的主要成分。他们在向西欧扩张过程中,确实很有可能对早期扩散于欧洲的Y-G、Y-IJ所谓“老欧洲人”起到了扼杀作用,今天南欧和北欧地区Y-IJ人口频率比中欧地区要高很多,或源自于R1b以及R1a人群在青铜时代自东向西扩张的结果。Eupedia.com网站也给出R1b向西欧方向的迁徙路线。

(R1b人群迁徙扩张路线图)

L23继续向西欧方向扩张,构成今天西欧英、法、德、意、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民族的绝对主力成分。

(R1b在欧洲的分布)

下图是R1b-M343的系统发生树,其中有一支R1b1c-V88大约在15000年前经过西奈半岛进入非洲撒哈拉以南的中西非地区,成为R系中的黑人分支,他们与乍得语系有关。这对于分子人类学的种族主义者来说,是个讽刺。真是“误入歧途”啊。

下图显示Y-R1b的欧亚非地区分布范围和频率:

R1b系人群在历史时期进入亚洲,是赫梯人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古亚述人的约占23%,后来随着希腊人亚历山大的扩张,R1b人群进入中亚和新疆,可能是吐火罗人主要成分之一。

4 Y-R1a1a(M17,M198)系统发生树


根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Y单倍群R1a1a-M17是印欧语族的主要Y-R类型下的一个子类型,被认为是公元前6000左右才诞生的一个超级祖父,其后裔是今天斯拉夫人和印巴-伊朗雅利安语族人群的主要成分。M17下的子类型R1a1a1-M417被认为是公元前4800年左右诞生于黑海以北颜那亚文化地区。M417后裔主要分成欧洲祖先和欧亚祖先两大分支。后裔人口最多的欧洲一个支系是R1a1a1b1-Z283,是早期日耳曼人类型;后裔人口最多的亚欧支系是R1a1a1b2-Z93。这两个祖父都诞生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都是非常年轻的支系。此时也正是苏美尔文明向黑海北传播时期。Eupedia.com网站给出了欧亚人群主要单倍群迁徙路线图。

(R1a人群迁徙扩张路线图)

(R1a1支系)

(R1a1a分布)

M17下的分支Z93、Z94大约于公元前2500-前1800年扩散到里海以北,形成印度-伊朗系雅利安人祖先人群。从里海开始分三路向亚洲方向扩散的有三大支:

  • Z94一个分支大约于前2300-前1400年进入南俄草原,这是中国北方最早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主要祖先来源。斯基泰人在南俄草原、西伯利亚、塔里木盆地大约兴盛了1200多年之久。斯基泰人及其建立的横贯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文化圈可能是欧亚大陆最早的游牧帝国。后来在中原兴起的王朝周、秦、汉以及北方匈奴双重夹击下,斯基泰人大部分向西返迁,并参与了中东地区的战争。而在东方留下来的一些人则融进匈奴、汉族当中,汉族中的Y-R系基本上都是R1a1a-M17,约占1-2%,北方显著多于南方。在塔里木和河西走廊遗留下来的斯基泰人可能是大月支和回纥人主要祖先来源。而在伊犁到帕米尔高原一带留下来的斯基泰人则被称为塞种人。塞人后来南下印度,在西印度建立了许多公国。再后来大月氏人南下印度建立了贵霜帝国。

  • L657于前1700年进入南亚,这就是传说中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他们摧毁了印度河谷古文明(先商),迫使古印度河谷文明人群东迁,可能就是三星堆人(早商)和后来殷商(晚商)的来源。

  • Z94一个分支大约于公元前1500-1000年绕过咸海从北方南下进入伊朗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北方,他们与原土著融合,可能在伊朗建立了米底王国和后来的波斯王国。最终是波斯帝国摧毁了古埃及文明。该研究还认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方的米坦尼王国也是他们建立的。本书观点倾向于认为米坦尼王国是来源于高加索地区人群所建。

玛利亚·金布塔斯的坟冢假说认为前3000年左右印欧人在东欧大草原扩张并向西进入东欧。根据分子人类学,从颜那亚文化地区向西迁徙的北线人群主要是R1a,南线人群主线是Y-R1b。分子人类学研究结果结合很多历史经验,可以证明今天各国家地区的一些高频主力成分往往是非常晚近历史时期从文明边缘地带开始爆发扩张的结果,因为在文明周边地带,他们既能得益于早期文明传播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又较少大规模毁灭性战争损失从而使得人口得以迅速扩张。而文明中心地带经常被蛮族入侵,战争不断,反而导致文明人口的减少。


版权声明:本文系文明基因(ID:bcrj-wmjy)原创。《分子历史》连载为 兵策儒剑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图片资料来自于网络,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授权、版权合作、读者投稿等事宜请发邮件至:1352343941@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