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会员免广告”不应忽悠消费者
相关推荐
-
腾讯爱奇艺视频扛不住了?视频会员费涨25%,两家去年共亏318亿
爱奇艺会员涨价,腾讯视频将跟涨,你买了哪一家? 11月13日是爱奇艺会员涨价第一天,黄金会员连续包月费用从之前的19.8元/月涨到25元/月,连续包年从198元/月涨到248元/月,涨幅均超过25%. ...
-
App内置广告“关不掉”怎么办
前不久,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上海消保委测试的600款App中58%含 ...
-
视频网站迎来整改,默认自动续费将终成历史
在面对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或商品有不合理之处时,原子化的个人往往人微言轻,因此这时候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的重要性也就被凸显出来.如今各大视频与音频网站攫取利润的方式可谓是日益丰富,不仅有会员.超级会员,以及 ...
-
用iPhone冲会员比安卓机贵?在线视频平台太狡诈,VIP权益有猫腻
这年头用什么软件不得冲个VIP,不充就限制使用时间或者限制使用内容,在线视频平台尤是如此.迫于淫威,很多人还是会向平台妥协选择充值VIP,于是在线视频平台便开始肆无忌惮起来了. 同样的VIP购买,不同 ...
-
腾讯视频爱奇艺吃相如此难堪?庆余年还推出50元提前播VVIP?
自从爱奇艺播放了来自星星的你和太阳的后裔之后,名声大噪:一下子在国内的视频网站上出名起来了,还有一个方面和很多明星和企业合作推出的综艺节目也名声大噪,据我认识的内部伙伴表示,爱奇艺总部主营业务就是爱奇 ...
-
叫停视频超前点播 应该设立常态机制监督这些平台
[蓝科技观察]视频网站超前点播再次收费,是二次薅消费者羊毛,是垄断平台无视消费者权益的具体体现.互联网经济下,更应该尊重消费者,更应该以公开.透明.公正的规则发展商业逻辑,而不是以强势和强迫手段获取更 ...
-
还是有关《庆余年》超前点播与盗版的那些事儿
网视导读:有关<庆余年>的风潮已经逐渐转换为风波. 在经历独领风骚.超前点播.片源泄露事件之后,有关<庆余年>争论还在继续. 风头大盛.风波不断的 <庆余年> 从播 ...
-
评论:视频网站不能“一个广告两头吃”
原标题:视频网站不能"一个广告两头吃" 疫情期间,不少人选择视频网站来看剧刷综艺并付费成为会员.一些网站宣称充会员免广告,但不少消费者在付费成为会员后,还是不得不收看"弹 ...
-
什么样的广告,才能让消费者心动买单?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前,先告你一个消息-- 好消息 我的<实战卖货文案九阴真经>课程,月底上线,满满干货.满满实战案例解析,如果您是中小企业主.销售主管.创业者.文案写手,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敬 ...
-
买了会员还有广告?还是泰捷有素质,WEBOX GT看视频更干净
虽然在各种短视频,以及直播内容的冲击下,传统的电视节目逐渐势衰,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更加倾向于电视剧和综艺等影视内容.当然,目前智能电视屏幕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强,也是很多人日常看影视内容的首选,不过电视 ...
-
在线视频的广告越来越长,是花钱买会员还是装屏蔽插件?
不知道大家过年时集齐了支付宝五福没有,这回敬业福放多了,均分下来,红包的钱可比去年少多了.支付宝虽然号称拿了上亿的钱出来发红包,但这波刷屏绝对没得亏,且看那每张福卡背后的厂商广告就知道支付宝拿了相当可 ...
-
充丰巣会员可以,免广告吗?
这年头,追剧要会员,购物要会员,追更要会员,连收个快递都要办会员了. 不办也可以,超时后每12小时收费0.5元,3元封顶.这要是出差前剁了几次手,回来一看,啊哦,一杯大杯装加珍珠奶茶就没了. 虽然嘴里 ...
-
买会员才能去广告,买小米你怕了吗?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应该是这两天多数米粉的内心独白. 因为已经为硬件付费的他们现在面临一个新的选择:要不要买会员. 提起会员付费,你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几大视频网站.为了支付高昂的自制或版权费用,视频网 ...
-
【ES文件浏览器】安卓文件管理神器 解锁高级VIP会员免升级去广告
有一款浏览器,不是百度也不是谷歌那样的搜索引擎,在全球拥有3亿多次的下载量,它就是「ES文件浏览器」,号称安卓第一文件管理器. 相信很多老汤们以前知道,但你们下载的版本限制不少,说它是性能最强大的本地 ...
-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WPS Office隐藏功能,不买会员也可以关闭广告
https://www.toutiao.com/a6986215910742819342/?log_from=9490b21aece83_1632571925765 作为一家源自中国的科技公司,过去三 ...
-
小米会员功能解读:原价每月219元,想免广告注意这些限制
小米会员功能解读:原价每月219元,想免广告注意这些限制
-
特斯拉又“甩锅”?陶琳:应加强消费者教育,避免车主误操作
一件事情的热度,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冷却,这似乎已经是大家对待各行业里某个热闻的一致看法.不过从目前来看,这条规律,并不适合特斯拉. 就拿"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来看,从开始被曝光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