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医一绝:十二经脉运动与子午流注运行的千年误解
传统中医对于十二经脉的运动,多遵从内经之营气逐经流行的运行机理。而后世的子午流注体系也由此营气在一天中逐经流注十二经脉而来。甚至现在谈到经脉的运行,首先想到的便是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等,但十二经脉正经之气的运动在祝华英道长的胎息内证中,却是一个呼吸之间十二经脉正反升降各两次,而并非后世的十二经脉之营气一个时辰才走完一体经脉。这是因为十二经脉的经气主体并非是营气,而是来源于人体元气的真气。
那么后世的子午流注体系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还是从《黄帝内经》里面来的,在内经里有关于营卫之气的运行流注,在《灵枢营气篇》有详细记载,在这一篇里,讲到了营气的生成来源,以及营气循十二经脉以及任督二脉终而复始的圆周循环运动,原文如下:“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䪼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首先先来了解什么是营气,以及营气为什么要循十四经脉的逐经运行,《素问·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营气是水谷入胃所化水谷之精微,由胃而出上注于肺,通过肺朝百脉的作用,运送于身体十二经脉以及任督二脉。营气逐经运行于十二经脉,是用于营养补充十二经脉气机不足的,但是十二经脉之气是否就是营气组成的呢?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关系到经脉的运行规律以及经脉的作用,那么十二经脉之气到底是不是营气构成的?如果不是,十二经脉之气由何而来?而营气进入十二经脉对十二经脉正经之气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先说十二经脉之气由何而来。在十二经脉每一条经脉上,都有原穴,中医称为十二原,十二原穴是人体元气进入十二经脉的穴位,原有本原之意,而本原之气就是元气,十二经脉之气皆出于十二原穴,而十二原穴之气机实际上来源于我们下丹田所藏的元气,下丹田道家认为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根蒂。下丹田的元气为任督阴阳冲和合一混元之气。而人体的元气也是冲脉之气,因为人以天地之气而生,实际上是天地阴阳二气冲和而生,这个冲和而生的冲气就是人身的本原之气,也就是元气。所以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十二经脉皆秉之,这也是十二经脉之气的来源。元气从丹田而出,通过三焦的作用,疏布于十二经原穴,从而为十二经脉之真气,这个真气在十二经脉中升降运行,从而推动脏腑产生重要的生理机能,从而维持身体进行正常的生命运动。元气每天都会给十二经脉补充真气,但是补充的真气是有定量的 。这个定量的真气补给不一定能满足身体所需,比如某些人处于大负荷的体力劳动,或者整日因为工作过度思虑、酒色过度、欲望无穷等都会消耗大量脏腑经脉真气。
问 :元气补充十二经脉之真气为什么要有定量呢?
答:因为关元啊。关元穴是关元气的,有开就有关,开是因为要给经脉去补充经气,关是因为不能无节制的去补给,任由人无节制的消耗,不然生命就达不到天命之年。
所以这个时候就显示了营气的重要作用。如果身体消耗经脉之真气过多,经气不足这么办呢?没关系,我们的身体还可以通过后天的水谷精微也就是营气来补充,所以这个时候就显示了营气的重要作用,十二经脉之真气来自于先天元气,但是这个真气不足的时候,就需要后天营气来补充,而营气给身体十二经脉补充的过程,就是子午流注体系,子午流注体系不单单是营气给身体补充,还有天上的日月星辰之气机也会给身体同时补充,营气是水谷精微之气,而水谷为大地之阴精所化之五味;那么还有天道日月星辰无形之阳精之气呢,也会在同样的时刻给人体补充。
问:祝玄冲老师,营气是先走原穴还是走下丹田?
答:直接走经脉,从肺经开始。
问:营气出于胃,走于肺,子时可是胆经啊?
答:子午流注里子时是胆经旺时胆经开,那么在子时里,不但是营气进入胆经补充,同时天上与胆经所对应的星辰也会给胆经补充,因为是胆经补充后天经气之时,所以子时胆经旺相,只是旺相而已,并不是说胆经的功能就是子时所主,我以前打过一个比喻,子时是胆经补充后天经气,相当于胆经吃饭的时候,但是吃饭之时并不是我们工作之时,吃饭是吃饭,吃饱了有力气去工作,子午流注虽然与胆经有关,但不是说胆经的主要作用在子时发挥。子时只是吃饭,而工作却是在东方在早晨,肝胆为东方木,胆为少阳,为东方阳气出表,是让阳气由里出表的,胆经发挥作用就是在东方在早晨在春天,不然为什么中医说胆为东方阳木,肝为东方阴木呢,我们不能把子午流注体系当成正经之气的功能,虽然二者有关联。
实际上经脉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靠从丹田注入经脉的真气推动运行的,经脉之气的运动是升降往来运行的,升极而降,降极而升,在经脉的升降运动中,完成了脏腑的阴阳功能。经脉的正反双向升降机能是一个呼吸之间心跳四次,而呼吸之间经脉运行是正反各两次,也就是两个往来。所以十二经脉的正经之气的运行与营气的运行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而把营气逐经补充十二经脉的先后旺相运动当做是经脉的正反升降运动。十二经脉的升降时刻推动脏腑进行五脏六腑的舒张、收缩以及呼吸等双向运动,是无时不刻不在升降运动的,因为经脉的正反升降运动推动了脏腑的双向机能运动。
后世的医家都把子午流注的循经运动当成了经脉本身的运动,从而认为经脉之气是从肺开始到肝结束,实际上这个是营气在逐经补充十二经脉时候的运行轨道。
问:早晨几点呢?卯时辰时?早晨,大肠经咋办?和胆经一块儿运行啊。
答:你又从子午流注去考虑大肠,大肠为西方阳金,为西方阳明。
问:子时是胆经,但是胆经主要在早晨寅卯辰时工作,大肠经是早晨的子午流注经,它该几点开始工作?
答:下午,申时开始。
问:老师,真气从原穴出,那井穴出来的是什么气呢?
答:经脉之气由原穴注入而来,井穴是经脉在升降运动时候的第一个穴位。二者并不是一个概念。
问: 老师我们开药方定量时,是否考虑日月星辰能量对人的影响,来决定服药时间 。
答:可以的 。比如解表散寒的药物最好是上午巳时开始服药。如果表阳虚的药物最好早上寅卯二时服药;和降阳明胃经的药物最好下午申时以后服用,这样能服药的同时能得天地之气的帮助,更好的发挥汤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