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治肝”当先“实脾”

(0)

相关推荐

  •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看专家解析脾胃病治疗中的“调中复衡”理论

    "调中复衡"理论强调中州脾胃功能的核心作用以及中焦气机升降功能正常和五脏功能协调的重要性,倡导脾胃升降相因,降在先:纳化相协,调为要:脾胃辨治,论分合:五脏调理,土为枢,是对中国工 ...

  • 肝病五行辨证

    中医五行辨证的雏形,源于<难经· 六十一难>中:"望而知之者,望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声,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昧,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 ...

  • 肖老师讲奇经八脉治病

    ​奇经八脉病是一类什么样的病?是介于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之间灰色地带的病,用脏腑辨证不行,用六经辨证还不行,怎么行呢?脏腑辨证与奇经八脉辨证联合,或者六经辨证与奇经八脉辨证联合.我今天所聊的伤寒论第24 ...

  • 五行与脏腑等

    ​五行与脏腑.五志.五气.奇经八脉 五行与脏腑 五脏配属五行: 肝主升,而归属于木 心主温煦而归属于火 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 肺主降,而归属于金 肾主水,而归属于水 肝属于木, 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 的 ...

  • 治肝必先“实脾”是什么意思?

    ​      <金匮要略·脏腑经脉先后病脉证第一>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这表明了病理上肝病容易传脾,肝病论治当顾及脾脏的论点. 寻根溯 ...

  • 『名医经验』治“肝”当先“实脾”

    国医大师路志正最近接诊一位肝硬化患者,男性,48岁,西医诊断为丙型肝炎后肝损伤15年.一年前体检时发现脾大.门静脉高压,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20天前出现食道出血.初诊时见其面色萎黄.晦暗无泽,胸腹部有 ...

  • 治肝、肾、脾上的病症及妇科病:刺激三阴交穴

    治肝.肾.脾上的病症及妇科病:刺激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也就是四横指的地方. "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的病症,真可谓一穴 ...

  • 治肝实脾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是<金匮要略>继承<内><难>思想所提出的论点.这一论点揭示了"未病宜防, 已病早治" ...

  • 治未病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源于<难经.七十七难>,其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

  • 【经方】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肝要治脾

      在中医界,说起肝病的治疗,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治肝病的至理名言,它便是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这一千古名言,流传至今日,仍被众 ...

  • 跟张仲景学治肝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在中医界,说起肝病的治疗,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治肝病的至理名言,它便是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千古名言,流传至今日,仍被众多医 ...

  • 中医解惑:治肝实脾的“实脾”是补脾胃的意思吗?

    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无论肝实或肝虚,只要出现了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可以从多途径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最终导致肝脾同病. 所谓"实脾",其直接含义是使脾气充实.治肝先实脾气,是 ...

  •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

    从这段可知治肝有三个重点,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所以治疗肝病经方中就有三个方子.补它的时候用酸,如乌梅丸.助的时候用焦苦,像吴茱萸汤.吴茱萸性燥,是很焦苦的药,它能够止呕.如果是『甘味之药调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