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子
宋代段子:“定数”是神秘的,《夷坚志》有关“定数”的故事以现在观点看,似乎更像是一种象征,但从众多古代文献记载看,“定数”故事很多,这使读者很难拒绝它的真实性。认识定数,增长智慧。

刘敏求,字好古,居开封郊外。生一子,两岁而病,将死,不忍视,徙置比舍民家,须其绝而敛之。
乳媪方抱以泣,有道人过,见之曰:“儿未死也。”取药一饼饵之,遂苏。复索纸书十数字,缄封以授媪,祝令谨藏去,勿得发视,视则儿死。媪先密窥之,能认“十九”两字,余不识也。
自此儿浸安,母意其十九岁当不免。至是年为,食素祝延之,既而无恙。及绍兴十九年,敏求官建康,子四十三岁矣,得疾,以三月二十六日不起,媪犹在。始起所缄书,乃大书九字,其文曰:“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梁竑夫说。)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7-以《夷坚志》故事简析“定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