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十七】梨园往事:《裘盛戎误场赏肉记》《京剧男旦艺术的兴衰》《京剧名伶'四大怪'》等三则
相关推荐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五.二)
伍 京剧的超级明星 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国人有口皆碑.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的活动,梅兰芳.尚小云. ...
-
“京腔”的趣闻逸事及深刻历史渊源
清光绪年间工笔写生画像<同光十三绝> <同光朝名伶十三绝传略>荀慧生题词 如今我们常说北京人说话有"京腔",其实,这个词原本指带有"京味" ...
-
梨园趣闻:裘盛戎误场赏肉记
京剧界常说"无净不裘".裘,即裘派创始人裘盛戎.他后来自然是卓然成家,但早年在"富连成"科班学艺时却是极艰苦的. 一九三二年秋,北京前门外鲜鱼口富商丁老太太大办 ...
-
王喜兴 连载十七《往事·童年》| 主播艾眉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电台音频:喜马拉雅:心香文艺 王喜兴作品,主编黄幼中 四十 雨后不两天,山全青了. 姐姐们就去山北坡朝阳的地方去采野菜.我们小孩子 ...
-
【连载十六】梨园往事:《'四小名旦'与'四白蛇传'》《琐忆京剧女武生》《名家救戏佳话》等三则
'四小名旦'与'四白蛇传' 半个世纪前,经常发表戏曲动态文章的北京<立言相>,曾接到读者来信建议:继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之后,应该有个'四小名旦',经过评选,一致公推 ...
-
【连载十一】梨园往事:《艺苑双菊名坤伶》《白玉霜与小白玉霜》《评剧名伶喜彩莲》三则
艺苑双菊名坤伶 杨菊秋 . 杨菊芬 三十年代初,北京京剧舞台上坤班盛行,生旦净丑均由坤伶扮演.还有姊妹一生一旦同台演出者,其中最负盛名的有徐东明.徐东霞姊妹:杨菊芬.杨菊秋姊妹. 杨菊秋与杨菊芬,早年 ...
-
王喜兴 连载二十七《往事·童年》| 主播山妮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电台音频:喜马拉雅:心香文艺 王喜兴作品,主编黄幼中 六十六 我们聊了一路. 我问外婆,您住的村子怎么叫样子沟呢? 外婆说,说起来 ...
-
【连载二十】梨园往事:《北京的戏迷》《张伯驹与余叔岩》等三则
北京的戏迷 北京是京剧发祥地,戏园子多,戏班子也多,戏迷则更多.北京的戏迷,不管男女老少-都是'一听胡琴响,嗓子就发痒',若不扯着嗓子唱上两段儿,浑身都觉得难受:至于瘾大者,即使无胡琴伴奏,也总喜欢' ...
-
【连载二十】梨园往事:《'鬼戏'面面观》《《大劈棺》和《纺棉花》》《名伶关德咸之死》《成兆才与<杨三...
'鬼戏'面面观 京剧<钟馗嫁妹>剧照 在中国戏曲艺术中,'鬼戏'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历史久,剧目多.无论男鬼女鬼.哭鬼笑鬼.大鬼小鬼,或是天上的鬼.地下的鬼,应有尽有,大有<西游 ...
-
【连载十九】梨园往事:《梨园名流助学义举》《一柄锣槌传三代》《戏曲演出中的'忌讳'》等三则
梨园名流助学义举 老北京人最爱听京戏,但最腻和唱戏的打交道,对其评价是'台上台下逢场作戏,虚虚假假无情无义'.即便是梨园中人,有时亦不免自称是'无义行'.是否属于社会偏见,姑置勿论:而诸多名伶为支援办 ...
-
【连载十八】梨园往事:《有趣的'对台戏'》《用京剧唱外国戏》《京城何处'戏子坟'》等三则
有趣的'对台戏' 旧时,无论大城市里的职业性剧团,还是乡间戏班子,常唱'对台戏',想来很有趣,对今日剧团也有启迪. '对台戏'又称'打对台',指的是一个班社(剧团)与另一个班社(剧团)在同一时间,并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