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讲述丨南阳老城 究竟有多少坑塘

传闻旧时南阳城区,有七十二坑,八十一巷,许多南阳人是只闻其地名,不知其地址,而更多年轻的南阳人,连地名都很少听说过。南阳城区多坑,大的十几亩,小的仅十几平方米,还有一部分是富贵人家废弃的人工湖泊。

城市的过去不应被时间所掩埋,恰如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属于自己的回忆,可以深藏,不能遗忘。我们翻阅了许多资料,以南阳旧四关图为地标,钻老街,穿小巷,终于确定了部分老坑,如杨家后坑、老鳖坑、油坊坑、武庙坑等的地址,也目睹了其现状。

杨家后坑

杨家后坑 庹文相 摄

杨家后坑,位于新街道内,距天妃庙不远,是市区内较为知名,也较为好找的地方,是南阳名人杨廷宝故居——杨家大院后花园的一部分。据说,修缮后的坑塘面积不足当年的一半,管中窥豹,可想当年杨家大院的豪华。

杨家后坑 庹文相 摄

南关杨家、东关勇家、孙坑米家、东马道高家,曾被称为南阳城四大家,城内米铺商店、医药百货、漕运码头,多为四家产业,其豪奢富贵,令无数南阳人艳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杨家后坑仍在,昔日达官显贵络绎往来的后花园,如今在周边民居的映衬下,显得愈发普通。

清水塘

塘坑地名 玥玥 摄

旧时南阳还没有自来水,那时候,乡下有绕村而过的溪流,城里则是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坑塘,南阳城中最大的是清水塘。

水塘是妇女洗衣浣裳的便捷之地,一到夏天,坑边绿荫遮日,成了避暑的好地方。大姑娘小媳妇,晌午歇过晌后,搬上个小马扎,坐在树荫下围成个圈,打打纸牌,“白话”一番;而另一侧,一个个赤身的顽童,纵身跳入水塘戏水。

清水塘旁有条清水塘街,很多人以为是这里水清而得名的,其实,此地旧名叫石牌坊夹道,夹道向东,尽头处便是东城墙。据传,清代该街口有一牌坊,起名为石牌坊夹道。后因道内有两个水塘,人们又讹称为清水塘至今。

老鳖坑

南阳千年古城,虽古建筑留存不多,但仍有底蕴散落在民间,一街一巷内,也许就是一段风雨记忆。老鳖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老鳖坑被填平后建成了鞋厂

南阳七十二坑之首,老鳖坑当之无愧。它不是最大的坑塘,却是名气最大、传说最多的坑塘。老鳖坑位于老城区民主巷,民主巷旧址北起老鳖坑,南到察院街。因东侧紧靠察院,故称察院街西夹道。新中国成立后,因其南临民主街,改名为民主巷。从民主巷、文正街都可以抵达老鳖坑。老鳖坑名为老鳖坑,跟老鳖确是渊源极深,坑南北宽约25米,东西长约80米,呈椭圆形,水极深。坑中鳖又多又大,有说像筛子一般大的,也有说如碾盘一样大的。

一般的鳖是四爪,这里的鳖却是五爪。老南阳人传说,鳖生五爪为神鳖。也有传说,古白河里有蛟龙,而老鳖坑直通白河底,这鳖是蛟龙之子。也有说,龙生九子,第六子为霸下,龟形,喜负碑。宋岳飞夜宿卧龙岗,感诸葛亮忠义,手书出师表,刻碑武侯祠。霸下在旁观看,被岳飞精神感动,于是停驻南阳,看护碑文,后与南阳本地水族结合,生子为五爪鳖。老鳖坑确实盛产老鳖,也确实与别地的不大一样,只是如今已看不到了,老鳖坑早已被填平,在上面建起了工厂,五爪鳖的传说,也难辨真假了。

油坊坑

城区也有保存得比较好的坑,如位于王府山街附近的油坊坑。

油坊坑旁没有油坊,却有营房。这个坑原为明初营建唐王府时,化石灰所挖的大坑,坑旁建有护卫营房,名为营房坑,慢慢传成了油坊坑。在这个坑的附近,还有一个无名坑,坑内早已没有水,灌木非常茂盛。

历史在不断地前进,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总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去蜕变重生。

情怀属于记忆,也应属于未来,数百年的历史沉淀,不会随着建筑的消失而消失。八十一条巷,七十二坑风情,留不住的是过去,看得见的是未来。

武庙坑  玥玥 摄

· ENJOY ·

📝 讲述 / 小天儿

📝 整理 / 庹文相

🎨 编辑 / 李京洋
📋︎ 初审 / 王冰 杨东梅
📝 终审 / 王笑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