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也

【也】
“它”与“虫”、“也”同源,都是“蛇”的本字,后分化。也,甲骨文

像头尖、身长的蛇。有的甲骨文

、

将蛇头

写成“箭号”

或棱形的“大头”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

中的“大头”形状

变形成变“大腹”

。有的金文

则在蛇的“大腹”部位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蛇腹中的吞噬物,强调蛇腹神奇的弹性与消化能力,突出“蛇吞象”的特性。造字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篆文

在金文字形

的基础上大大变形,淡化了蛇腹形象。隶书

隐约还保留蛇头、蛇身的形象,有的隶书

变形后蛇形尽失。
历代书法家“也”字


清·徐三庚 宋·黄庭坚


唐·欧阳询 晋·王献之


现代·启功 当代·兰静孚
带“也”字的古诗词
苔
袁枚 〔清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唐寅 〔明代〕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