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问题的三种境界

遇到问题了怎么办?当然是去解决问题。

怎么解决问题呢?当然是先分析问题,然后找到关键变量,最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直到问题被解决。

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有针对特定领域问题的思维框架。

比如各种商业逻辑,还有咨询公司里的各种矩阵和模型。

在比如运营里常用的漏斗模型,电商里常用的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还有应用范围很广的分析方法论,比如丰田的5W方法,通过5个why,不断的问问题,直到找到最关键的点。

找到了问题以后,就是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又有很多方法论,比如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相关联,有截止日期。

制定好了计划还得有执行的方法论,比如著名的戴明循环PDCA循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来把一个计划落到实处。

落地和执行以后,总得复盘吧?复盘的方法又来了,比如著名的联想复盘体系。

只要遇到问题,这个世界有太多方法给你准备,让你去找到解决方案。

因为遇到问题是常态,自然解决问题也成为了刚需。

但是当一个人遇到问题多了以后,就会多想一层,怎么样才能让问题变得少一些呢?

于是出现了另一种思维,也出现了另一种方法论。

思维叫做上游思维,方法论叫做用制度避免问题的发生。

《决断力》的作者希斯兄弟最近出的那本书,就叫《上游思维》,讲的也是这个逻辑,与其你在下游看到一个孩子落水,救一个,看到一个再救一个。

不如你去上游看一看,到底是哪个缺德的人往水里扔孩子?

上游思维,就是去问题发生之前,去问题之上找原因,然后去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

怎么去避免,当然是靠制度,靠流程,靠一整套机制。

所以如何从更大格局看问题,从而避免问题的思维,就会显得更加珍贵,系统性的思维背后是一个设计师,他默默的用一套设计,一套规则去规避了问题的发生。

那么是不是制度就是最高级的方法了呢?

当然不是,最高级的方法是系统,是生态,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三流的智者,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很厉害。

二流的智者,通过设计制度避免问题,或者能够自动的解决问题,让问题不再发生,或者发生了也找不到你。

一流的智者,能够通过系统的设置,去控制问题的发生,他们能让问题和解决问题自然而然的发生,都在生态里自己演化完成,并且能够用问题去解决问题。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生态以后,就算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好问题。

这是一个比较科幻的境界,你去创造问题本身,是为了更高层次的问题服务的。

就像教育一样,李希贵校长说过,教育学归根结底是关系学,而他们去定义问题,去穿创造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关系学这个课题。

孩子在学校交不到朋友怎么办?这是一个问题。

设定一个制度,每个人每天必须帮助一个人,是通过制度去解决问题。

但是系统呢?那就是在整个学校的关系里,塑造一整套环境,让关系自然而然的发生,让孩子的这个问题不是问题。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解决问题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怎么系统的看待这个问题,从而能把问题变成课题。

然后,塑造一个系统,让问题去帮你解决问题呢?

(0)

相关推荐

  • 定量思维方法论及方法:1、凡事发生,皆有...

    定量思维方法论及方法: 1.凡事发生,皆有缘由.由为事始,是为初心.做事有果,果为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一始一终即为界限.界限即为空间定量.事态定量.知始终,方有恒也.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才能 ...

  • 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论

    内容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高福安教授和林淑华教授的新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论>,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专门从教育的角度论述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的著作.该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从什么是创新.创新的渊源和内涵 ...

  • 法律适用方法=概念逻辑方法论+政策效果方法论原创:糖樱拙见正洪观点

    概念逻辑方法论,犹如在虚拟的逻辑游戏中通关潜行 政策效果方法论,犹如在真实的问题场景中锁定结论 对法律的理解与适用,大约两种思维路径或者方法论:一是从概念到逻辑的思维方法,可称为概念逻辑方法论:二是从 ...

  • 方法论思维,从不懂到会做就是这么简单

    工作中并没有什么神秘高手,所有的高手本质上都是方法论的高手! 很多人有很多想法.很多点子,但要他真正去动手干的时候,却无从下手. 举个例子: 有些人对一个项目很了解,也很有想法,但真正让他去写一份PP ...

  • 在生意中,只有很少的东西是真正重要的

    ▲这个世界残酷,又温暖. 只有应用知识来设计行动计划,再由领导力确保计划执行,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源. 1 系统论的视角和企业管理 昨天我们认识了系统论构建的世界观.系统思维及其在个人管理中的应用:如果我 ...

  • 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这三种境界令人惊叹

    百墨艺术2019-10-07 20:45:35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被后人誉为"天下三大行书".行书追求 ...

  • 真正的强者,心中都有这三种境界与智慧

    文 / 西郊有情 用文字传递正能量,传递情感人生.我是西郊,关注我共成长. 真正的强者,靠得不是膀大腰圆.家庭富贵,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强大. 我们在这世上奔波,很有必要变得强大一些,唯有如此,在面对生 ...

  • 桩功三种境界,干货!

    持桩需经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 ...

  • 成大事的三种境界。

    中 國 文 人 書 房 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 ▲點擊綠色音頻聆聽音乐 日本人说,人生以余味定输赢,不若中国人说,人生以境界定输赢.   境界,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做了大量解释,不限于诗 ...

  • 快乐的三种境界,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快乐是一种情绪,指人们内心的愉悦.满足的心理状态. 生活中让我们快乐的东西有很多,但快乐的层次,也可以称之为快乐的境界,却不一样. 大体说来,快乐的境界有三种. 一是和别人比较带来的快乐.许多人的快乐 ...

  • 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最高

    无论是生活,我们都发现做事有三种境界,做事的三种境界代表做事的三种心态与思考原理,心理学发现,第三种境界才是最有智慧的,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看下你属于哪一层? 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最高,最有智慧, ...

  • 近代诗人词人王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做人.求学等三种境界是什么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

  • 《武士与龙》VS读书人的三种境界

    和小朋友泡图书馆,他惊喜的对妈妈说:给你看看这本书吧. 这本书的名字是:武士与龙. 本着要给足小朋友面子的原则,妈妈当着小朋友的面认真阅读起来,起初两页只是应付差事,心里盘算着读到第三页就趁小朋友不注 ...

  • 颜真卿的书法人生:三个阶段,三种境界 !

    第一个阶段:50岁以前 这一时期,系颜真卿继承传统.陶铸万物,以二王.遂良.张旭为师阶段,其书法特点是清雄坚韧.代表作是<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