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五二
相关推荐
-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逐句精解: 1.太阳病,有中风,伤寒,风温,温病等,具体需要靠脉证和体症判断.在这里是指伤寒,因为紧接着讲了脉浮紧. 2.脉浮紧.浮紧代表伤寒,是典型的伤寒脉象.浮代表邪在表,紧代表伤于寒的程度在体表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二)
伤寒论第54条辨: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病人内脏没有其他的疾病,时而发热,自汗出而不能痊愈的,原因是卫气不和,不能卫外为固.可在病人发热 ...
-
感冒了,流鼻血会好?
感冒了,流鼻血会好?听起来感冒与流鼻血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然而确有其事,但并非人人如此. 关于感冒,这是个现代人对外感伤寒的一种笼统讲法,实际上所谓的感冒在汉方中医里有很多种不同的情况,总的来讲叫太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五:仲师言胃,肠亦包括在内
6月30日 七五: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汗发太多后,身体虚掉了,这恶寒是表的恶寒,人身体虚掉了就有怕冷的现象,这种人用温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三: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
七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四:常常吃茯苓的话,寿过百岁
6月29日 七四: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五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烦躁者,为传也. 太阳症状,分「中风」和「伤寒」,太阳病进入身体的时候,有的时候是进入少阳再进入阳明,有的时候是进入阳明再进入少阳,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二
十二:「中风」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如果得到伤寒中风,吃了药,表证去掉了,病人还不了了,也就是精神萎靡,很不爽,精神还没完全恢复,如果不吃药,十二天会好. 如果吃开心汤,心情好,病马上就好了,所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五八
6月13日 五八: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技汤」. 中医对营卫的观念,营就是血,卫就是气. 营在肌肉里面,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五七
6月12日 五七:脉浮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发汗,有它必要的条件,如果说病人已经在发汗了,不会开麻黄汤的,因为病人的表已经开了. 病人的症状除了脉浮数以外,一定兼有恶寒和无汗,所以麻黄汤和桂技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五六
6月10日 五六: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这条是在尺脉很壮盛的时候会用得到. 如果是下针给病人发汗,就下「合谷」,「合谷」下针的时候要「飞针引气」,起针的时候转针,一边起针一边转,下去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五十
6月2日 五十:「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须当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如果刚开始「桂枝汤」,给病人发汗没有好,又误攻下,攻下了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