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史中的达光王国傣史有关达光王国的记述源于傣、缅两族僧侣间流传的巴利文手抄古籍《Takawng History of King rule》(达光王统史),经过历代傣僧改编后收录进傣文古籍《萨省腊莽鉴》,傣族大佛爷卞章戛于公元1886年编撰的《嘿勐沽勐》也有记述。大致内容如下:“公元前424年,佛光普照大地,出现了很多王。公元前364年,莽纪拉扎在瑞丽江河谷盆地勐卯建立罕萨王城。公元前301年,又在伊洛瓦底江上游东岸建立达光王城。公元前297年,出现了一位英勇的大王,联合诸王建立统一的国家。公元前246年,铎达蚌被推举为大王,在位期间将国土拓展到伊洛瓦底江下游的大海边;铎达蚌去世后,其子孙传袭了9世大王。铎达蚌一脉第9世大王坦玛利去世时,因无子嗣继位,诸王及大臣将坦玛利收养的小和尚拥立为大王。小和尚一脉传袭了14世。公元234年,尚穆达大王将王城从伊洛瓦底江上游的达光迁至伊洛瓦底江与亲敦江交汇处的蒲甘。尚穆达大王去世后,其女婿列米满被诸王及大臣拥立为大王。列米满一脉传袭了5世;第5世大王尚列佐满去世时,因其子年幼,诸王及大臣请来一位和尚来当大王,王妃带幼子尚列佐出走。四十多年后,和尚派人寻回尚列佐、封为副王。和尚死后,尚列佐成为大王,其子孙传袭了36世。公元586年,骠人攻陷蒲甘王城后,达光王国瓦解。在瑞丽江河谷盆地勐卯的混鲁、混赖兄弟俩组织傣族与骠人对抗,将骠人赶回伊洛瓦底江下游后,傣族诸王将混鲁、混赖兄弟俩奉为大王,在勐卯修建新王城。”缅史中的太公王国缅史有关太公王国的记述亦源于傣、缅两族僧侣间流传的巴利文手抄古籍《Takawng History of King rule》(太公王统史),后被缅王孟既于公元1829年下令编修的《琉璃宫史》收录其中,并加以改编。大致内容如下:“太公王国于公元前850年由印度来的释迦族人阿毕罗阇建立;公元前600年,第33世国王彬那迦在位时,被来自东北的人攻陷,国王彬那迦身亡;部分臣民随王子迁到米界河南边的皎施一带发展;部分臣民沿伊洛瓦底江而下,在伊洛瓦底江与亲敦江交汇处的蒲甘一带发展,变成骠族、坎延族、傣德族;王后那迦芯改嫁给一个叫陀阇罗阇的释迦族贵胄,在老太公城附近重建新太公城。陀阇罗阇一脉的太公王族又传袭了17世。公元前483年,陀阇罗阇一脉第17世国王德多摩诃罗阇在位时,太公王城再次被来自东北的人攻陷。太公王城陷落后,拥有王族血统的摩诃丹婆瓦和苏拉丹婆瓦兄弟俩在阿拉干山脉与勃固山脉之间的伊洛瓦底江东岸修筑室利差呾罗王城。摩诃丹婆瓦先任国王,后由苏拉丹婆瓦继位,之后又是摩诃丹婆瓦之子竺多般……公元94年,室利差呾罗王国分裂成三部分、纷战不休。公元107年,室利差呾罗末代国王的外甥萨牟陀梨在伊洛瓦底江与亲敦江交汇处率19个村庄起兵自立、修筑蒲甘王城;萨牟陀梨无子,其女婿骠绍梯被立为王储,但萨牟陀梨逝后骠绍梯并未登基,而是迎立恩师罗西姜为王,直到罗西姜逝后,骠绍梯才于公元167年继位,在位期间将蒲甘小邦发展成大国。”Takawng古国存在的真实性傣、缅两族对Takawng古国的文字记述都源自巴利文手抄古籍《Takawng History of King rule》,但这部书是佛教传入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区后才根据口传历史记述,其中加入了很多佛教神话的成分,并非不可信,只是可信度要打个折扣。Takawng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器物表明,Takawng在公元前已经有人居住;但需要明确的是,人类居住的证据不能证明已经建立邦国。Takawng最早的文明遗迹是伊洛瓦底江东岸的三面城墙,修筑时间大致在公元1世纪至公元2世纪期间;此时的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区尚未出现文字,没有可供参考的文字记录;但与此不远的云南高原已纳入文字系统完善的东土汉国统治,多少会有一些文字记录可供参考。公元69年,以永昌(今保山坝)为中心的哀牢国归附东土汉国,汉国以其地设永昌郡;据当时的汉文典籍记载,哀牢国的疆域大致就是云南高原西南半边及伊洛瓦底江上游高原,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高原的Takawng在哀牢国范围内。缅史两次提到太公王国被来自东北的人占领,一次是公元前600年、一次是公元前483年,哀牢国王城永昌刚好就在太公王城Takawng的东北方向;傣史又说达光王国的王城最早在罕萨、后又在Takawng,罕萨在瑞丽江河谷盆地勐卯,勐卯也刚好在达光王城Takawng的东北方向;汉史记载公元69年哀牢归汉时,Takawng已经是哀牢人的地盘。哀牢人从东北方向来占领Takawng应该没错,但何时占领、占领之前是何族居住就无法得知了;Takawng最早的文明遗迹大致时间在公元1世纪至公元2世纪期间,肯定是哀牢人留下的,哀牢人之前居住在Takawng的人或许就没建立过真正的邦国。哀牢归汉七年后又反汉,才一年又被汉兵击溃。公元77年以后,汉国控制怒江以东的哀牢人诸邦、放弃怒江以西的哀牢人诸邦。自公元94年起,怒江以西的哀牢人诸邦又与汉国恢复联系,并多次出访汉国。第一次出访汉国是公元94年,是一个叫敦忍乙的小邦。《后汉书》记载:“永元六年,(永昌)郡徼外敦忍乙王莫延慕,遣使译献犀牛、大象。”第二次出访汉国是公元97年,是以掸国为首的多个邦国。《后汉书》记载:“(永元)九年,(永昌)徼外蛮及掸国王雍由调遣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小君长皆加印绶、钱帛。”第三次出访汉国是公元120年,是以掸国为首的多个邦国,还带着大秦(罗马)技艺人一同前往。《后汉书》记载:“永宁元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明年元会,安帝作乐于庭,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赐印绶、金银、彩缯各有差也。”第四次出访汉国是公元131年,掸国使者与叶调国(今苏门答腊岛)使者通过汉日南郡(今越南南部)出访。《后汉书》记载:“永建五年十二月,日南徼外叶调国、掸国遗使贡献。”怒江以西的哀牢人诸邦出访汉国的四次记录中,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以掸国为首的多个邦国同行,说明怒江以西的哀牢人诸邦已经形成以掸国为中心的联盟国家。第三次出使汉国时,还将大秦技艺人一同带到汉国首都洛阳,说明此时的掸国已经与地跨亚非欧的大秦国(罗马帝国)有直接沟通;第四次出使汉国时,掸国使者又与同苏门答腊岛的叶调国使者一起出访,说明掸国已经可以通过伊洛瓦底江水路直达苏门答腊岛;从第三次和第四次出访情况看,怒江以西的哀牢人联盟国家已经向南扩张到离印度洋不远的地方,可以通过伊洛瓦底江水路畅通到印度洋,跟印度洋沿岸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第一次出访汉国只去了一个小邦,这个套路在哀牢国归汉前就用过,公元69年哀牢国归汉前,哀牢王柳貌曾于公元51年让其子扈栗(贤栗)率一个邦国先行归附汉国,确定可以捞到好处后,才于公元69年举国归汉,只不过后来汉国在哀牢地推行郡县制触及哀牢贵族阶层的利益,哀牢国才于公元76年举兵反汉。十多年后,怒江以西地区以掸国为首的哀牢人诸邦不确定汉国是否还会接纳他们,所以才让敦忍乙这个小邦试探性出使汉国,与公元51年让其中一个邦国试探性归附汉国如出一辙。之后,才有掸国多次组团出使汉国的历史性事件。从地理方位看,汉史记载的掸国与傣史记述的达光王国、缅史记述的太公王国重合。从存续时间看,缅史说太公王国于公元前850年建立,公元前600年被来自东北的人攻陷,重建王城后又于公元前483年再次被来自东北的人攻陷,王族后裔在阿拉干山脉与勃固山脉之间的伊洛瓦底江东岸重建王城室利差呾罗,此地离Takawng已经很远。傣史说达光王城修建于公元前301年,之前的王城在东北边的罕萨,公元234年又把王城从伊洛瓦底江上游的Takawng迁到伊洛瓦底江与亲敦江交汇处的蒲甘;汉史记载的掸国是公元1世纪后期到公元2世纪前期的事;而Takawng地区出土的古遗迹上限是公元1世纪,只与傣史记述的达光王国和汉史记载的掸国重合。根据考古资料结合傣、缅、汉史籍可以确定,汉史记载的掸国与傣史记述的达光王国是同一个国家,缅史记载的太公王国比汉史记载的掸国和傣史记述的达光王国要早。掸国/达光王国是在太公王国故地建立的国家、是真实存在的古国,有可靠的信史和出土的文物做支撑。太公王国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古国尚有疑问,毕竟没有可靠的信史和出土的文物做支撑。达光王国真相还原1.建立的时间公元69年以前,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高原的Takawng已经在哀牢国范围内,Takawng应该已有哀牢人聚落;公元69年,哀牢归汉后曾属汉永昌郡;公元77年,哀牢人反汉失败后,汉国控制怒江以东哀牢地、放弃怒江以西哀牢地;公元97年,怒江以西的哀牢人诸邦以掸国为首组成使团出访汉国,说明在公元77年至公元97年之间、怒江以西地区已经以掸国为中心形成联盟国家;傣史把这个联盟国家称作达光王国,说明这个联盟国家的首邑在Takawng;这与Takawng出土的古遗迹在时间上吻合。可以确定,达光王国的建立时间在公元1世纪后期。2.政权的族属达光王国就是汉史记载的掸国,掸国由怒江以西的哀牢人诸邦发展而来,通过历代史籍记载将古哀牢人的演变理顺、传承关系为:闽人→哀牢夷/哀牢人→掸蛮/掸人→茫蛮(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南诏蛮→白衣蛮/僰人→金齿白夷/白人→僰夷/百夷/白夷→摆夷→僰族/泰族/掸族→傣族/泰族/佬族/掸族/阿萨姆族;哀牢人最终发展变成傣族。而且,Takawng自有史记载以来就是傣族的传统居地,英国人控制今缅甸地区以后,才有缅族陆续迁入Takawng,傣族在Takawng建立达光王国合乎情理。3.大致的疆域关于达光王国的疆域,史料没有明确记载,通过几种文字的史料记载及地理状况推测,其东界应该是萨尔温江(怒江)、北界应该是吐蕃高原(青藏高原)南麓、西界应该是亲敦江,但南界有点模糊,傣史说达光王国南到大海边,但大海边当时是孟人的地盘,孟人以北是骠人地盘,所以不可能到海边,按地理状况推测,南界应该在掸邦高原南部的茵莱湖一带;西南界应该在勃固山脉北端到从波巴山一线。西南边与古骠国直接接壤,南边通过本弄山脉与勃固山脉之间的峡谷可进入锡塘河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