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智慧(十八)栀子豉汤清胸膈邪热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必学条文背诵班【坚持打卡第14天】
<伤寒论>原文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栀子厚朴汤
下后心烦又腹满,胃中有热卧不安: 苦寒栀子畅胸膈,枳实消痞厚朴宽.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功效:清热除烦,消痞宽中. 主治:热郁胸腹证或阳明胃热郁滞证.症见心烦腹满,卧起不安,心中懊侬,或反复颠倒 ...
-
伤寒腹满卧起不安
A.栀子鼓汤 B.栀子甘草豉汤 C.栀子生姜豉汤 D.栀子厚朴汤 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正确答案:D
-
小儿夜啼睡不安 中药贴脐好睡眠 ...
小儿夜啼睡不安 中药贴脐好睡眠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入夜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小儿夜啼的主要特征是小儿没有其他疾患,白日安静,全身状况良好,但入夜啼哭,时间长短不一.这种情况可用中药贴脐 ...
-
血府逐瘀汤治小儿夜啼
血府逐瘀汤治小儿夜啼
-
清热镇静汤治小儿夜间惊哭(夜啼)
组成:灯芯草1克.竹叶6克.钩藤6克.茯神6克.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分3次服,连服2剂. 主治:小儿夜间惊哭(夜啼). 来源:<中医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79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十四个(掰)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 ...
-
栀子豉汤清胸膈邪热
2016年10月25日 · 来自专栏 <伤寒论>中的智慧 作者:陈明 <伤寒论>中还有一个著名的清火热的方子,叫栀子豉汤,是清胸膈之间邪热的. 栀子豉汤清胸膈间邪热 热郁胸膈之 ...
-
《伤寒论》113方——第二十九方-栀子豉汤
第二十九方--栀子豉汤 太阳八十九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十枚,劈 香豉四两,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鼓,煮取一升半,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 ...
-
《伤寒论》第二十九方-栀子豉汤
第二十九方--栀子豉汤 太阳八十九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十枚,劈 香豉四两,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鼓,煮取一升半,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 ...
-
《伤寒论》中的智慧(十六)“三承气汤”治阳明腑实证
<伤寒论>中的智慧(十六) "三承气汤"治阳明腑实证 所谓"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在讲<伤寒论>承气汤前,我们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八五: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7月12日 八五: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发汗,被攻了以后,感觉烦热,胸中窒者就是呼吸呼不过来,就是栀子豉汤. 本文由公众号医经整理,版权归倪海厦老师.转载是为了传播中医文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八四: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
7月11日 八四: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这药专门能去上焦的热,上焦就是讲肺.心. ...
-
《瓷器制运图》中记录的十八世纪清代景德镇制瓷工序
<瓷器制运图>依次描绘-- 饶州:本组画以 "饶州" 为题而揭开序幕,画面描绘官员乘船沿昌江抵达景德镇.图中所见红塔地标,建于北宋初年.在旁的官方粮船悬挂著黄旗,负责征 ...
-
古拳谱中的太极十八跌技,简单实用,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
一. 揽 雀 尾 二. 单 鞭 三. 提 手 上 势 四. 搂 膝 拗 步 五. 抱 虎 归 山 六. 十 字 手 七. 左顾右盼 八. 斜 飞 势 九. 扇 通 背 十. 撇 身 捶 十一. 进 步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栀子豉汤证之第221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栀子豉汤证之第221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1.纲领证 3.栀子豉汤证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