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朝归义军如何在夹缝中生存120年?
相关推荐
-
一人收复四千里河山——被遗忘的民族英雄张议潮
安史之乱,河西尽失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 ...
-
安史之乱后,此人为大唐收复西北11个州,怎奈唐朝已是日暮西山
唐朝到了末期,内部有宦官专权,外部有藩镇割据,唐朝各地已经是遍地烽烟,国家已经行将灭亡了.但在这个人心离散的时候,远在长安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将领,他趁吐蕃内乱之际,一举攻占沙州,并遣使向唐朝报捷.在随 ...
-
[煮酒论史]五代残唐之:曹氏归义军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曹议金倾覆已经统治这片土地六十余年的张氏家族,成为沙州之主的过程,由于史料阙如,详细情况后人已不得而知.如果按照<宋史·沙州传>的说法,是张承奉死后,张氏绝嗣,沙州百姓遂推举沙州长史曹议金 ...
-
五、归义军统领时期的敦煌
归义军统领时期的敦煌 848年沙州豪族张议潮率军驱逐了吐蕃守将,奉土归唐.唐中央政权遂于大中五年(851年)遣使河西设立归义军,并以张议潮为首任节度使,敦煌从此进入归义军时期. 归义军统治时期的敦 ...
-
UC头条:安史之乱后唐朝迅速衰落, 朝廷为何能维持下去?
大家好,说起郭子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些人奋不顾身.相较于岳飞.文天祥等悲剧英雄,郭子仪的名气显然小了很多.但群体的认知不一定等 ...
-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只敢信赖宦官了,哪怕被宦官玩弄于股掌之中 | 华夏精品阅读
<新唐书>宦者传序: " 太宗诏内侍省不立三品官, 以内侍为之长, 阶第, 不任以事, 惟门阁守御. 廷内扫除. 禀食而已. 武后时, 稍增其人, 至中, 黄衣乃二千员, 七品以 ...
-
华沙起义后,波兰义军遭德军镇压,苏军一河之隔为什么见死不救?
自"斯大林格勒战役"被打败后,德军在东线战场上的形势便每况愈下,到了1944年时,二战局势已完全倒向同盟国这一边.在苏军凌厉的反击下,德军被彻底驱逐出苏联境内.随后苏军继续向西推进 ...
-
韩信先楚后汉,陈平先魏后楚,尔后间行降汉,张良矢志复韩,中途加入刘邦的霸业,郦食其对诸路经过的义军详细观察,独认为刘邦是“长者”,而为其效力。
刘邦出生于一个小农民家里,祖上没有什么贵人.他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在秦始皇死去之后才展开自己的大业.四十八岁起兵,五十岁攻入咸阳灭秦,五十五岁击杀项羽称帝,六十二岁离开人世,他人生中所有大事都发生在生命 ...
-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为何要打开宦官掌兵的潘多拉魔盒?
咱们谈历史,若论宦官哪家强?即便知名度超高的明朝太监们,在面对唐朝那群宦官大佬们的光辉业绩,也得恭恭敬敬地献上卑微的膝盖. 唐朝简直是宦官擅权的巅峰朝代,而让这群身残志坚的人们鼓足走上前台勇气的,恰恰 ...
-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已经一蹶不振,为何拖了将近一个半世纪才灭亡
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的"安史之乱"通常被认定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甚至也被认为是整个中国历史发展上的重要转折点.这场叛乱之后的唐朝被地方割据势力孤立起来,最终也被藩镇势力所取代 ...
-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世家大族为何也随唐朝一起走向灭亡?
安史之乱后从德宗到黄巢之乱前近百年时间里,唐朝依然维持了形式上的统一,唐中央依然保持了对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控制,安史之乱后的48个藩镇里,真正能长时间保持半割据的只有河朔三镇这三个,其他的藩镇虽然爆发过 ...
-
唐朝安史之乱后,丢失西北大片疆土,为何不迁都洛阳?
唐朝安史之乱后,西北战场的唐军主力东调平叛.吐蕃趁机夺取了河西.陇右,隔绝并最终侵吞西域, 常年寇掠陇右和巴蜀,占据居高临下地利,俯瞰中原大地,直接威胁唐朝中枢心脏地带,也成了唐朝生死攸关的头号大敌. ...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拖了近150年才灭亡?
作者:秦蜀风云 来源:历史教师王汉周(ID:lishi139) 其实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中兴"过,而且次数不少. 一般人所说的唐朝三次中兴是指: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