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做人之本,也是一种财富

图片发自简书App011角、5角、1元、5元、10元……当结清所有欠款后,一名穿着朴素的女子突然嚎啕痛哭。一声“老公,你的欠债我终于还清了”,让和她一起来的几名女子也不由泪流满面。五年前,家中遭遇变故,丈夫突发疾病而亡,家里一个小型织布厂无力继续经营,无奈之下只能关闭歇业。料理完丈夫后事,妻子施勤翻看了丈夫的账本,发现丈夫还欠9名织布女工的工资10万余元。施勤主动联系到这9位女工,一起到法院以调解的方式确定了欠债事实,并约定一年内还清。一年的时间转眼到了,可是作为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一名普通妇女,施勤文化水平低、年龄又偏大,实在无法靠打工短时间内还清高额债务。于是9名女工一气之下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生活窘迫的施勤并没有因此“耍赖”,而是咬紧牙关,一边重新与9人订立了分期还款的计划,一边撸起袖子干起了力气活——扛钢管赚钱还债。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施勤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为老公还债的责任。她一元一元地挣,一百一百地存,一个一个地还。2018年,她还清了3人的欠款。2019年1月7日,她约好其余6人,一起来到法院,还清最后的欠款。此时此刻,卸下债务负重的她,百感交集,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这动人的画面引发了无数网友点赞和评论,除了感叹施勤的诚信精神之外,也在为她加油打气,鼓励她用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图片发自简书App02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17岁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父亲陈杞柏晚年实业失败,顺安米店于1904年停业,欠债权人20余万元。陈嘉庚接手衰败的家业后,于1904年创建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黄梨厂”;承接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自营谦益米店。是年,陈嘉庚之弟敬贤来新加坡习商,管理谦益米店财务,主理新利川菠萝厂业务。1905年,陈嘉庚创办“日春黄梨厂”(兼制冰)。1906年,陈嘉庚入股恒美熟米厂,在福山园套种树胶。经过兄弟二人同心努力,自1905年起三年间各年分别获利(实利)5万多元、4万多元、13万元。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白手创业的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到1907年为止,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衰败后艰苦创业10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图片发自简书App03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推崇诚信、讲究诚信,并将诚信作为自己的一张名片和“金字招牌”,以至于至今仍然流传着许多有关诚信的典故。如“曾子杀猪”、“商鞅徒木立信”、 “郭汲守信”、“季札挂剑”、“一诺千金”等,这些都是古人对于诚实守信的认知,同时也是人们对恪守诚信者的一种赞誉和尊敬。诚信看起来是个人的事,其实是民族价值观的问题。试想,如果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信,都相互猜疑,就没有共同协作的基础。近些年,农民工讨薪事件一直是社会问题的焦点之一。农民工的血汗钱被老板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一拖再拖,让那些用生命换取的劳动果实迟迟到不了自己的手中,或者是遥遥无期,最终酿成了集体械斗的悲剧。其实,农民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一没技术,而没文化,有的只是体力。辛辛苦苦忙碌一年,连回家过年的钱都拿不上,给谁谁能接受?养家糊口的钱就指望着他们了。但凡有点良知的人,都不会以任何理由拖欠或者克扣他们的工资,毕竟那都是救命钱啊!图片发自简书App04诚然,如果每个企业老板,每个公民都像施勤、都像陈嘉庚一样把“诚信”二字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就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讨薪事件,让劳者得其所得,雇主和员工处于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实际上,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并不是教科书式的社会,个人的修养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方式千差万别。有的人永远从利己的角度出发,首先保证自己的各种利益不受损失,然后才会考虑别人。这种思维方式作为个体似乎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多大的危害,但作为企业主或者老板等,就会在处理问题的公正性上存在偏颇,往往激化矛盾,引起群体性事件。因此,对于那些不讲诚信的人来说,除了用道德的方式来谴责,更重要的是运用法律武器,提高“不诚信”的违法成本,利剑高悬,恒久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