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山水画的禅宗美学思想

(0)

相关推荐

  • 唐宋以来文人画的集大成者,“松江画派” 的领袖

    董其昌是唐宋以来文人画的集大成者, 是 "松江画派" 的领袖, 是明代绘画艺术的振兴者.所以, 可以说"南北宗"是晚明文人圈的特定产物, 是唐.宋.元.明绘画的 ...

  • 八大山人绘画的“廉”与“空”

    黄思阳/文 摘 要:八大山人(朱耷)是清初"四大画僧"之一,其画风因简练雄奇,笔势阔大痛快,意趣空灵冷傲,稚拙清新而在中国绘画风格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构图.用笔.用墨.用色四个方面 ...

  • 【图文】八大与石涛将禅学融入绘画中,绘画给了禅学一个自由释放的空间!

    八大与石涛艺术思想与绘画风格的比较研究--形成因素 八大与石涛的花鸟画创作都曾受董其昌绘画风格的影响,但在实际艺术创作中又秉承不同于前人的创作态度,加上当时的清政府为收复汉族民心,提出文化交融,往往以 ...

  • 【图文】为什么说山水画创作思想,诠释的是禅宗的法脉?

    禅宗美学是生命的美学.禅的目的是证悟宇宙人生的真谛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人格理想境界的建构之中.这种美学观不仅促成了画家.诗人形而上的哲思与自然世界的和解,而且使山水之物象不再是山水,而成为秉承佛性的& ...

  • 明代禅宗与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第二期)

    董其昌与晚明高僧.居士经常往来, 探讨禅学奥秘, 其禅学造诣深得同行们的赞许.董其昌的禅学观又进一步渗透到他的绘画创作中, 并且形成了具有浓郁禅宗哲学意蕴的绘画美学思想. 在修行上, 北宗重渐悟, 南 ...

  • UC头条:美术研究|禅宗美学: 一幅国画的意境便是一幅画的灵魂和核心!

    摘要:禅宗思想演化于印度传入我国的大乘佛教,禅在梵语中的意思是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禅宗美学对国画意境彩响深远,甚至在某一历史时间段内还曾经主导过国画的发展.国画的意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代代禅师对禅宗 ...

  • 【天下艺术】国画:南北宗论

    董其昌在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出生在上海松江,当时称为华亭.明万历十七年考取进士,后来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董其昌才华俊逸,好谈名理,博学多才,擅长书画鉴别.他在书法上,初学颜真卿,后改学虞世 ...

  • 禅宗促使中国古典美学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向

    从汉武帝推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直到清代,中国多数朝代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主要推崇的是儒家的圣人之道,仁礼统一,礼乐一体,以及德政结合的理论原则成了主流思想,儒家的思想文化属 ...

  • 明代画家董其昌山水画作品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 ...

  • 明代 董其昌山水画 (中堂)

    作者简介: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历任湖广提学副使. ...

  • 明代大家董其昌山水画作品欣赏

    夏清鎏 70cmx60cm 明代大家董其昌山水画作品欣赏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华亭派" ...

  • 董其昌山水画笔墨特点及形成分析

    摘要: 在中国绘画史中,董其昌作为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以"画以自娱"为创作宗旨,其笔墨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用笔.用墨和皴法上.其笔墨特点的形成伴随着董其昌的一生.正如其所倡导的&quo ...

  • 董其昌山水画04

    董其昌山水画04

  • 卧游——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聂彦锋山水画新作--<卧游>展示 聂彦锋<卧游> "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南朝·宗炳<画山水序> "卧 ...

  • 董其昌山水画欣赏(上)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汉族,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镇)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董其 ...

  • 审美力·艺术名家作品欣赏——董其昌山水画欣赏(下)

    编者按:对于喜欢文艺的朋友们来说,高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云端"上网也能欣赏艺术作品,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可以在"云端"提高艺术审美力,享受艺术的滋养. &q ...

  • 明代禅宗与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第一期)

    晚明是中国禅宗发展的一个兴盛时期, 许多文人居士聚众谈禅问道.晚明朝政腐败, 许多文人士大夫或因科举无路, 或因官场失利, 或因习风所染, 纷纷参究禅学.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说:&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