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
困难
中国正走在进入老龄化白快行道上,技术的快速进步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不少老人会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种种困难。
就比如有些老人不习惯用手机,新冠疫情之下,进入公众场合就会遇到无法查询健康码的窘境;有些老人更习惯用现金,在盒马购物时就会遇到困难。
适老
孝敬、尊重老人一直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既是道德要求,也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商机。
这些年来,适老化改造引人注目,配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养老设施、机构、政策、服务等。
不少家庭在私人空间里装设了各种适老设施,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安全和方便。在公共场所的日常生活场景里,同样需要保留传统的、非智能的服务方式——比如银行里的人脸识别就不能一刀切,避免把行动不便的老人抬到银行做人脸认证的事情出现。
关怀
稍加关注,就会发现日常生活场景中不太人道的场景经常出现,比如在盲道正中“矗立”着一根电线杆,又如在酒店的卫浴三件套经常使用的是浅色小瓶子配上浅色小字,让眼睛好的人看着都费劲;再如有的纸质书采用反光纸配上米色字,极大降低了阅读的舒适度。
有些不够厚道的场景,提供年轻人也就算了,毕竟年轻人活力强、适应能力强:眼神好、反应快,但直接给了老人就可能出现不好的结果。
字体适度放大,用色加大反差就是照顾老人视图下降的友好;音量提升一格,这是对于老人听力下降的照顾。
和谐社会是对所有人的关爱,曾经年轻过的老人同样重要,当然要放在重要位置。
赞 (0)